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
张新民委员:“小工程大科学”模式值得探索
本报记者 王 飞

    这几天,美国制定的粒子物理规划吸引了全国政协委员张新民的高度关注。作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从这份规划中了解到,美国为了体现其领导地位,正在那些近期有可能有新发现的领域进行中等或小规模投资,这些投资工程包括暗物质直接探测、大型巡天望远镜(LSST)、暗能量谱仪(DESI)、宇宙微波背景(CMB)实验,以及包括短基线中微子实验的小项目集合。

    张新民表示,他把美国的这种规划思路归纳为“小工程,大科学”工程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之前美国“阿波罗计划”这样投资大、周期长、人力密集的工程模式,它的优势在用低成本、短周期的手段来撬动部分重大科学前沿基础研究工作。

    “实际上我国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比如2008年由我国科学家规划、2010年投入使用的四川锦屏地下暗物质粒子探测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张新民介绍说,这个实验室特点是岩石覆盖层深度达2400米,为暗物质实验提供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研究环境。

    “经过过去几年不懈的努力,2014年由清华大学为主的CDEX和以上海交大为主的PandaX合作组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实现了我国暗物质探测研究从无到国际前沿的跨越式发展。”张新民表示,“这个实验室是利用修建水电站后废弃的锦屏山隧道建成,凭着首期仅2亿多元的工程投入资金,就可以促进我国自主开展暗物质探测这样国际最前沿的基础研究。”他认为,这是“小工程,大科学”模式在我国的一次成功探索实践,值得总结和借鉴。(科技日报北京3月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