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打造更具活力的“花样南宁”
——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中)现场调研指导“中国绿城”提升工程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壮乡首府,日新月异。

    看南宁,生机无限,朝气蓬勃,“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的发展蓝图让南宁的发展定位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动力更加强劲,一幅幅改革发展的壮丽画卷在邕州大地不断延展,浓墨重彩。

    看南宁,多彩多姿,宜居美丽,“花样南宁”的全力打造让素有“中国绿城”美誉的南宁市更加优美、更加生态、更富吸引力,正悄然从“生态绿城”向“多彩花城”的更高层次、更高品质升华。

    看南宁,文明有序,整洁干净,全国文明城市荣获“三连冠”让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更加舒适、更加安心,让这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当前,南宁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干部群众迸发出了昂扬进取的激情和力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南宁市如何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不断提升南宁首位度,加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

    记者:新常态是当下我们思考和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和总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对于南宁当前的发展形势,您怎么看?

    余远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对新常态的认知和理解,直接影响我们工作的重点和基调,事关南宁市的当下发展和未来走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和新常态带来的9个方面趋势性变化作了深刻论述。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推动新发展。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沿着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既趋利避害,又顺势而为,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南宁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2014年,南宁市以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为总目标,锁定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大重点,紧抓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两大关键,夯实社会稳定和队伍建设两大保障,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48.3亿元,增长8.5%;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26.6亿元,增长11.2%,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5.5%,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为全区14个市最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33.87亿元,增长18.5%;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16.9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75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576元,增长11.6%。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也都取得了新进步。

    新常态下,南宁面临着重大挑战,更面临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这正是南宁快马加鞭、弯道超车的重要时机。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体现出的发展理念新,经济质量要求更高;发展方式新,经济结构要求更优;内生动力新,创新驱动要求更强;保障意识新,社会环境要求更稳等特征,对南宁市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南宁市当前也面临着发展理念转变、转方式调结构、深化改革创新等带来的机遇。同时,中央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广西也在着力打造“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开放发展新格局。南宁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和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处于“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国家和自治区新一轮开放战略为我们在更高层面谋划地方发展、寻求区域合作带来了重大机遇。此外,经过多年的努力,南宁市现代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两年又成功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将在今后几年逐渐发挥效应,加上当前高铁、航空、水运等基础设施的极大完善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南宁实现新常态下的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机遇目前在南宁已形成相互叠加、融合带动、共同发力之势,只要研究好、对接好、抢抓好这些机遇,我们就有可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支持,进一步释放出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法治南宁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和谋划“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旺市”战略,实现经济提质提效发展,加快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着力建设五象新区,打造“花样南宁”,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法治南宁、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努力保持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奋力提升南宁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

    更加突出转方式调结构

    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记者: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条件出现新的变化。比如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和要求迅速上升等等。这些新变化,要求我们的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对此,南宁市有什么举措?

    余远辉: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常态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提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现代工业扩量提质。工业是经济的根基,也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主战场。对南宁而言,工业仍然是“短腿”,加快工业扩量提质发展,对于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南宁首位度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受劳动力成本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外资企业撤离的迹象,同时,不少企业正考虑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面对工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和新兴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充分发挥南宁的区位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产业后发优势等,把工业这块“蛋糕”做大做优,努力实现南宁市工业质和量的飞跃。要更加注重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瞄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大力招商,引进一批符合南宁市产业发展需求的大型企业;有效改进服务工作,重点扶持一批优质工业企业壮大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力扩量的同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推进“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鼓励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实力及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根本性转变。

    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新常态下,国家更加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注重发挥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就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这不仅是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的客观反映,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推进的结果,标志着中国经济逐步迈入“服务化”时代。服务业一直是南宁的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产值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当前,随着南宁市一大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特别是高铁经济圈的形成,区域同城效应将会极大显现,南宁与区内主要城市以及周边省市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日益增多,将为房地产、商贸物流、餐饮、旅游等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将有效拉动南宁市消费需求的增长。我们要抓住这些有利机遇,继续加大“引金入邕”力度,着力打造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快推进一批新的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上林县等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大力发展健康休闲旅游,形成更多具有南宁特色的旅游品牌,促进旅游消费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在已建成12个综合示范村的基础上,今年再建13个更高档次、更高水平的综合示范村。充分发挥综合示范村“领头羊”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周边乡村加快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让农民生活更加美好。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为南宁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记者:改革开放,是我国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应该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仍然是攻坚克难、迎接挑战的最大法宝。新常态下,南宁市如何继续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要活力?

    余远辉:破解新常态下各类问题和困难,化解新常态下各类风险和挑战,根本出路还是在改革开放。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攻坚意识,保持韧劲,真刀真枪推改革,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要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经济新常态下,解决新问题、化解新挑战、谋求新发展,都离不开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力度。相对而言,我们向改革要红利的潜力远大于发达地区,通过改革所激发的发展动力也将更为强劲。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求稳”“守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坚决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在不触犯法律、法规底线的前提下,都可以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全力革除那些不适应特别是阻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旧思想和条条框框,坚决清理阻碍改革发展的“绊脚石”,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影响大、群众期盼、利长远的改革举措。要围绕打造西部地区最优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加紧制定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推广五象新区先行先试和经开区改革试点做法,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减程序、减费用、减时限,提质量、提效率。围绕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进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攻坚,突出抓好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进一步增强中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信心。围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攻坚,进一步盘活农业生产要素资源,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同时,今年作为改革攻坚年,我们还要在五象新区、空港新区等功能区或基础较好的县区、开发区,策划开展一些探路性质的综合或专项改革试点项目,争取一些关键性改革成为国家和自治区试点,发挥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开放是南宁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去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强周边外交,不断提升开放合作层次。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以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南宁渠道”平台作用,主动融入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大力推进水运、陆路、航空以及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加务实深化与东盟以及粤港澳、中南、西南地区和区内各市的开放合作。积极推进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对外贸易积聚发展平台。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扩大出口,促进对东盟进出口产品贸易流通,实现与东盟及国内多区域形成更高水平联动发展。

    全力打造“花样南宁”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记者:素有“中国绿城”美誉的南宁市历来以环境优美、生态宜居著称。南宁市最近提出要建设“中国绿城”升级版,全力打造 “花样南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建设“海绵城市”,营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在新常态下,怎样继续提升南宁生态宜居水平和吸引力、影响力?

    余远辉: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品质、功能以及环境要求更高。在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提升“中国绿城”水平,是发挥南宁优势,营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城市治理思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法治思维和方式精心经营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打造“花样南宁”城市新名片,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优美、更加生态、更富吸引力。

    狠抓以五象新区为核心的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常态下,加快城市建设发展,足够的城市扩展空间是硬支撑。当前,各地都将新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我们举全市之力推进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心不能动摇,加快新区项目建设的工作力度不能减弱。今年要突出重点,围绕新区配套服务重大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抓好新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总部基地金融街、五象湖周边、蟠龙片区至龙岗沿江地带等重点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此外,还要下大力气狠抓一批跨江桥梁、城市立交桥、机场第二高速公路、绕城高速东环改快速路一期工程、邕江两岸整治开发、老口航运枢纽以及邕宁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以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打造“花样南宁”。“花样南宁”是建设美丽南宁、宜居南宁的更高层次需要。“花样南宁”, 体现了南宁的多彩、美丽,四季有花,处处见花,是“中国绿城”的升级版;体现了南宁的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高档次、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整个城市环境优美、整洁、畅通、有序;体现了南宁充满生机活力和蓬勃朝气,面临多重叠加机遇,正处于积极向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体现了南宁市民的文明素质,大家为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城市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发自内心的热爱南宁、建设南宁、发展南宁;体现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精神焕发,正鼓足干劲、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朝着提升南宁首位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大步向前。打造“花样南宁”要按照“四季有花、处处见花,生机无限、和谐宜居”的要求,坚持生态自然化、森林化、多彩化、多样化、苗木本土化、管理低成本化的“六化”原则,在提升绿量和密度的同时,在增加花量上下功夫,2015年全市至少种植100万盆以上三角梅等开花植物,注重花品四季搭配和花木搭配,尽量多种乔灌木花种,少植草本花种。通过打造“花样南宁”,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彩化水平,建设多彩多姿、宜业宜居的美丽新南宁,充分展现南宁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管理,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抓手。面对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契机,我们要认真总结推广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建立起文明有序管理城市的长效机制,朝着“长效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社会化”方向,加快打造文明法治、规范有序、洁净优美、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环境。要深化“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进一步强化网格精细化管理,细化网格责任,以科学考评和问责制度推进城市管理长效化;进一步强化严管重罚,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非法广告和“两违”行为,加大查处违反交规、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力度;进一步强化公众参与、自我管理,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稳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扎实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是新常态下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的重要载体。目前,南宁六县的城镇化率平均不到35%,水平明显偏低,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将县城和重点乡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领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等为主导的县域经济;以自治区开展乡村建设重大活动为契机,加大道路硬化、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镇、村三级规划,突出民族特色统筹抓好县城及乡镇镇圩的风貌改造,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住宅推荐户型推广工作,以县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集聚能力的增强,带动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以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为新起点

    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记者: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传来捷报——南宁市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南宁市继2009年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1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您如何看待南宁市的这份荣誉?

    余远辉: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这是南宁市人民的荣誉,既是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幸福指数的有力体现,更是南宁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丰硕成果。文明城市创建不易,保持更难,凝聚着每一位市民的心血和汗水,我为我们勤劳智慧的广大市民点赞。

    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与南宁创建文明城市有着扎实的基础是分不开的。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一块奖牌,更重要的在于过程,在于在创建中涵养出来的一种文明自觉、一份文明自信。南宁市通过丰富惠民的载体建设和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全市创建文明的整体合力和实际成效,真正把创建过程发展成为民创建、全民创建、全民共享的过程。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以巩固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坚持服务群众、创建惠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如今,文明建设早已融会在南宁发展脉络中,成为一种城市自觉。文明,不仅成为南宁宝贵的无形资源和重要的发展环境,也成为南宁的核心竞争力和靓丽的城市名片。

    文明创建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追求更高目标的路上。全国文明城市只是一个载体和平台,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是,建设一座环境优美、出行便捷、工作便利、生活舒适、安全有序的宜居城市,着力打造更加充满活力的“花样南宁”。我们要以南宁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为新起点,积极适应新常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在创建理念上再升华,在创建内涵上再拓展,在创建成效上再提升,不断推动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让文明创建之树更加根深叶茂,为首府南宁提升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作出应有贡献,让更多的市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提升幸福指数,切实享受改革。

    以“四有”要求为遵循

    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记者: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实现南宁市各项发展目标,提升南宁首位度的挑战很多、困难不少,各级党员干部肩负的任务很重、压力不小。最近南宁市委决定,自2015年2月起,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县区(开发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为重点,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四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这个时候启动“四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何考虑?

    余远辉:深入开展“四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南宁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深化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的迫切需要。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县委书记、县域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当好县委书记、如何做好县域工作等作了深刻阐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是新形势下当好县委书记、做好县域工作的根本遵循,也为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市、县区、乡镇各级干部如何履职尽责,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市、县区、乡镇干部队伍,南宁市委决定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四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阶段的延伸,共同进行。这次活动为期3个月,以县区(开发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领导为重点,在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全面开展。

    当前,南宁正面临着一系列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开展“四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以“四有”要求为导向,信仰、坚守“四有”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齐心奋斗,推进南宁首位度加快提升。“心中有党”是根基,“心中有民”是根本,“心中有责”是关键,“心中有戒”是底线,“四有”要求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四有”要求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做到真领悟、真理解,做到真信、真干,坚定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要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践行“四有”要求的行为准则,贯穿于本职工作,贯穿于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推动各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要紧紧围绕“四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目标要求,进一步营造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浓厚氛围,切实解决好“为官不为”“庸官懒政”等问题,确保“四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出成效、出亮点、出特色。要始终坚持学习教育这个根本,真正弄清、弄懂“四有”要求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想干事”的责任感。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这个关键,对准焦距、点到要害,以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工作态度,以闯难关、啃骨头、动真格的胆略和气魄,用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解决问题,进一步锻炼“敢干事”的真胆识;要始终坚持对标承诺这个重点,雷厉风行、苦干实干,进一步强化“干成事”的执行力;要始终坚持守纪律讲规矩这个底线,进一步筑牢“不出事”的“防火墙”。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