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6日 星期五
改革创新 二次转型 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
——访百色学院党委书记唐拥军
图为百色学院党委书记唐拥军(中)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调研。

    ■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作为广西首批4所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之一,位于百色革命老区的百色学院如何加快转型,为广西新建本科学校的整体转型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奠定基础,进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百色学院党委书记唐拥军。

    明确“应用型大学”定位

    强力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记者: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是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部分本科院校转向应用技术型的紧迫性毋庸置疑,转型的共识已初步形成。作为广西首批4所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之一,应该如何看待转型发展?

    唐拥军: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百色学院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实际上,百色学院的成长历程是改革与发展密不可分,发展依靠改革,改革推进发展的历程。自2006年成立以来,百色学院改革与发展的最大成果是实现了“两个转型”,即从专科教育为主向本科教育为主、从师范教育为主向产业服务型教育为主的转型。

    百色学院自2006年2月14日升本之后就开始积极探索,在2007年3月的第一次教学科研大会上确定了学校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即“建设合格的综合性、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2010年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 “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 的人才培养定位。所以,我们很早就明确了自己的“应用型”定位。2007年以来,我们围绕应用型大学这个定位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请全国各地的专家来指导,主动到百色所有的县区、广州等地企事业单位调研与寻求合作;然后,2010年实施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工程,2012年开展向标杆学校——合肥学院学习借鉴,再到2013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对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与改革,到2014年7—8月间邀请教育部应用型教育方法和技术专家来校进行三天全员培训,连续七天对每位任课教师主讲课程按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堂的要求进行评课。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百色学院的改革发展获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目前,全校本科生占比达到82%。成为广西首批4所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服务地方产业(事业)的三个优势学科专业群和三个特色学科专业群的专业与学生人数占比达到89%;“两个转型”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后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国唯一单独获得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资助开展“职业教育发展项目”的高校。

    当前,随着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百色学院增强服务百色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使命意识,提出了适应国家和地方发展要求又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总体定位:植根百色,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以百色精神办学育人,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区域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百色学院能够成为广西第一批获得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是学校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既是上级部门对学校升格本科以来在转型发展方面进行艰苦探索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百色学院未来发展的充分信任,将激发百色学院人更大的创新热情和拼搏精神,有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尽快把学校建成广西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示范学校,为广西新建本科学校的整体转型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奠定基础,进而促进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向纯粹的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记者: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并无现成的经验可循。教育部为此提出,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对于转型,百色学院有着什么样的考虑?

    唐拥军:应用技术大学是区别于学术性、研究型大学的一种新型大学体系,是继普通大学和职业教育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大学类型。去年11月顺利完成评估后,我们再次总结梳理自己应用技术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我们实现“两个转型”后,虽然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已在向产业服务型转变,但从人才培养模式上看,我们采用的还是教学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从现在开始,要深化转型,实施“二次转型”,即围绕“校企合作”这一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本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将校企合作嵌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从目前教学型的应用技术大学向纯粹的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改革发展的重点至少有以下五个“双”。

    双对接。即专业建设与区域需求对接,课程建设与职业需求对接。建立专业建设与招生、就业质量联动机制,在密切跟踪和科学预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决定专业的申报、停招以及招生数量;建立课程建设与相应专业的职业需求联动机制,依据职业需求决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与校园外企业合作育人力推“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区别是后者由大学独立培养人才,前者由学校与企业(即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从而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包括学校与校园外企业合作和学校与校园中企业合作。今后,在学校与校园外企业合作方面,要对现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升级改造,以多种利益机制为纽带,重点做实做好“双元制”这种学校与校园外企业合作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有效方式。

    与校园中企业合作育人依托“一校双园”。即将百色学院建成校园同时又是大学科技园的大学,为学校与校园内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创建有效平台。其基本途径是,一方面,以引入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专利基金等各类基金为导引,合作建设和运营创业学院,培育孵化大量学生创业企业;一方面,以免费或象征性低廉租金吸引与百色学院专业相对应的智力型、科技型企业将办公场所设置在校园内,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最终形成大学科技园,既直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又逐渐形成政府、企业、学生多方支持与回馈学校,保证学校长期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双素质。即以红色文化为底色,培养教师与学生的红色素质与职业素质。一方面,继续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功能,继续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特质的教师队伍和应用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引进与培养并重、具有有效激励机制的教师“双师化”工程,加快提高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覆盖学生大学全过程的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与培养体系。最终把百色学院打造成具有百色精神特质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双突出。即应用型科研突出地方特色与国际合作教育突出壮侗族群特色。充分利用百色地区在产业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瞄准几个制高点,采取“以资源换平台”联合国内外高层次研究机构方式,或集中资源自主打造方式,构建和完成几个达到国家级水平的研究团队与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和拓展百色在壮侗族群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各国的独特地位,重点发展与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壮侗族群人口众多国家的国际教育合作交流,大力发展招收留学生、设立国外分支机构、派出教育援助等业务,打造国际合作教育的壮侗族群特色。

    强化内涵建设

    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记者:面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实现转型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百色学院在过去一年进行了哪些探索?

    唐拥军: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等直接关系到学校内涵建设的问题,是百色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基础和重点。面对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不够明显,内涵发展有待提升,转型发展任务艰巨等问题,2014年,我们着力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教师、学生、管理者“三位一体”的质量工程建设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合作,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编修完善学校发展定位规划(2013—2020年)。根据自治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广西发展战略和学校转型发展需要,按照“面向市场、准确定位、强化特色、优化管理、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结合自身条件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完成《百色学院发展定位规划(2013—2020年)》编修工作。

    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合格评建工作。强化教学规范管理。一是按照教学管理科学规范要求,全面梳理和修订升本以来的教学管理文件,研究制定了一批新的管理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二是狠抓常规教学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领导联系院系制度,落实校系两级领导听课制度、评课制度以及期初、期中、期末“三查”制度。三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对学生到课率、课堂秩序、考风考纪、校内不文明行为等问题进行重点整顿。四是认真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论证会”、“本科教学工作专项评估检查”、“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等重大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的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加强专业建设。一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定位规划,遵循“集群优势、重点建设、注重特色”原则,积极改造旧专业,重点建设特色优势专业,三个基础学科专业群(教师教育、城镇化建设、信息技术产业)和三个特色学科专业群(铝工业产业、亚热带农业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有效推进。二是科学申报新专业,各院系相继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50%。三是围绕广西14个千亿元产业、10个新兴产业、百色市“四地一带一枢纽”发展战略,完成了物流管理、城市管理、应用统计学、法学、翻译等5个本科专业组织申报,申报的人文教育、产品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泰语等4个专业被确认为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完善合作育人体系。一是按照“与产业结构相平行,调整和完善专业结构;与行业需求相联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相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努力构建基于利益共享原则的合作育人体系,探索实施“引企入校、校企共建专业、双元制、订单培养、送技入企、实验室模拟教学、大学生创业园、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多元合作形式。二是先后与微软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体),即微软IT学院、PKPM建筑工程软件实训基地;与广西方洲铝业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讯方通信公司)、广西贺州桂海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衣香廊集团、厦门深厦人才服务有限公司、百佳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等开展订单培养,形成方洲班、桂海班、讯方班、衣香廊班、深厦酒店订单班、新东方卓越英语教师班等。三是新建2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达75个;投入105万元对4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重点建设,为实践教学开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

    强化人才培养特色。一是把红色精神作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统一素质要求。每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将红色精神纳入大学生的“素质模型”,在课程体系中精心设置红色课程模块,规定相应的学时学分及考核标准;结合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情景体验、课程作业等活动,为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特质的应用技术人才做好了路径选择。二是将红色文化渗透于整个育人环境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百色丰富的红色资源以及学校作为“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邓小平早期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等优势,开展系列红色校园文化活动、红色社会实践活动、红色主题讲座等。红色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得到发挥,人才培养的红色精神特质逐步实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凸显。2014年7月,学校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老区高校联席会。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一年来,百色学院教师在省部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达21项23人次,其中1人在第十二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比赛荣获银奖,1人在2014年广西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教育论述理论文章征文活动中获得高校组一等奖,4人在2014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暨“精彩一课”比赛决赛中分别获得了青年组二等奖、三等奖,1人在第一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广西教育教学软件大赛决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大教师各种研究项目课题数量明显增加,共获得自治区级项目课题94项;广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自治区级以上奖励达144人次63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23人次11项;学生考研成绩突出,有64名本科毕业生被区内外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顺利完成教育部对百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是百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冲刺之年,事关学校的生存发展。党政班子认真按照“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三个基本任务目标,扎实推进各项评建工作和学校转型发展。通过精心组织,完成了2013年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办学家底,为加强学校薄弱环节建设提供了依据,为评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2014年11月16日至20日,教育部专家组从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9个观测点对百色学院各方面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评估。

    强化科研管理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应用性科研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基本特征之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科研往往“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要实现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如何在科研尤其是应用性科研上下工夫?

    唐拥军:科研与教学相互配合,科研与社会相互融合,这是建设应用技术型高校的重要途径。过去一年,我们积极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大力倡导应用技术研发及转化,加强开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产业的横向科研合作,形成特色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定实施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等,进一步促进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扎实推进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2014年学校获得广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立项(2014—2018年),每年获得400万专项资助,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对泰方向)、工程硕士(材料工程)、工商管理硕士被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项目,教育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民族社区)确定为校级培育项目。项目立项以来,学校研究制定了项目经费使用规划和使用管理办法,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共建培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有14位教师获得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其中2人招收了研究生。

    积极推进学科、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广西高校重点学科、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建设。2014年,学校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定为“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百色起义研究信息平台”获得广西文科中心立项建设资助,“桂西区域生态环境分析和污染控制实验室”获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稀土合金结构研究与性能开发实验室”获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邓小平早期思想研究中心”再次被确定为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4—2018),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企业管理”获得建设专项资助。学科、平台建设共获专项资助经费250万元。完成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助资金1200万元。完成校级首批特色研究团队的申报评审工作,“传统·地方·国际交融的岭南与东盟文学交流互动创新研究团队”被确定为2014年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加强合作科研,服务地方发展。积极深入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调研,寻找科研服务地方结合点,提升服务地方能力。与百色国家铝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百色市国家税务局等10多个单位共建或合作开展“金属材料学”、“新型铝合金材料及加工技术研究”、“百色市名贵中草药材快繁及种苗培育研究”、“百色优质芒果快繁及种苗培育研究”等20多个科学研究平台或研究项目,横向研究经费319万元。其中,2014年与百色市委宣传部共同开展“百色起义与邓小平理论研究”的项目研究,共有12个子项目,经费155万元。合作科研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一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科研水平提升。举办4场国家项目申报专题辅导讲座,承办3次较大影响学术会议,邀请校外专家举办20余场学术报告会。认真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0多项,获上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77项,科研经费180多万元。其中,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项,全国民族教育研究课题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西科技开发计划重大攻关项目1项,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6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专项课题1项,广西高校科研项目63项。同时,完成201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工作,评审批准立项38项。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专利申报,2014年共申请专利16件,其中,2件已获受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记者:师资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成功实现向应用技术大学成功转型是关键因素。面对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培养尤其是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待加强等问题,百色学院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拥军:师资队伍建设关系转型成败。当前,制约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成功转型的瓶颈还是师资问题。百色学院要想顺利转型,一定要打造一支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增加人才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及紧缺专业教师,2014年共引进硕士学位以上人员110人。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力度,通过特聘著名学者、行业专家,以兼职授课、短期讲学、学术报告、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人才48人,为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提供师资保障。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工作。制定师德师风建设计划,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创先争优活动,举行“师德论坛”,开展“师德师风征文”、“师德师风大家谈”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了10多场师德师风专题培训活动;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骨干教师发展工程、教学名师工程、特色研究团队支持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六大人才培养工程。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和解决师资队伍结构单一问题的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教师社会践习计划实施办法,完善“双师型”教师评聘、考核机制,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动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聘请137名业务骨干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聘任28人作为客座教授,有效缓解了各专业实践教学师资的不足问题。通过每人资助1万元经费,鼓励“双师型”教师和培养对象到企业开展社会践习,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目前,百色学院有“双师型”教师99人、培养对象35人,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