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强卫视察抚州高新区。 |
省长鹿心社、副省长李贻煌在南昌航空城调研。 |
省委副书记莫建成视察高新项目建设工地。 |
副省长谢茹调研企业科技创新工作。 |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郭学勤到上饶工业园区调研。 |
省科技厅厅长洪三国到抚州工业园区调研。 |
编者按 江西省自2006年实施“科技入园”工程,迄今已逾九年,一大批科技服务机构深入江西省各类园区、特色产业基地,汇聚整合创新要素资源,从“科技五入园”(科技机构、政策、项目、服务、人才入园)到“科技七入园”(科技机构、政策、项目、服务、人才、金融、知识产权入园),从建立“一网两库三台账”(科技信息网、项目库和专家库、园区企业基本情况及需求和“科技入园”工作服务台账)到推进组建“协同创新体”,从五种服务模式(“中心+企业+平台”、“中心+孵化器+平台”、“中心+行业”、“中心+产业”、“中心+企业”模式)到创新“网上成果对接服务模式”,江西顺应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赋予“科技入园”新的服务内涵与模式,为园区企业、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高效便利的一站式服务。九年的实践证明,“科技入园”是强化科技服务的现实举措,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抓手,是促进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是破解当前科技重点难点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为江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作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的“江西模式”,现将郭学勤、洪三国同志有关“科技入园”的总结及思考性文字刊载于后,以飨读者。
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江西省实施科技入园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九年来,我省以各类工业园区为平台,通过强化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职责为抓手,不断完善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工作内容和模式,服务园区产业集群,有效地拓展了基层科技工作领域,从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园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江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彰显了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科技入园”推进协同创新,增添企业新活力
“协同创新”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协同创新符合国内外产业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业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新的科研组织模式,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创新驱动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协同创新体制,形成多种类型和模式的协同创新体,才能进一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
近年来,江西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遵循市场运行机制,以有研发中心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省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类优势科技资源,引导培育组建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体,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极具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实现了不同创新主体之间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打破行业、地域、部门的界限,有效提高科技资源整合能力和科技活动组织能力。通过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充分合作以及创新要素的有效聚合,构建起完整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网络,从而实现区域性、全国性的协同创新,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效率、创新效果,实现重大突破。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江西省经济升级向创新驱动转变,省科技厅从2013年集中资金1亿元,2014年集中资金0.8亿元,实施协同创新体建设计划。围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培育一批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2013年已组建5个协同创新体,2014年新组建13个科技协同创新体。这18个科技协同创新体引导企业共投入研发资金21.36亿元,吸引境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91家,共有研发用地67.23万平方米,建设研发大楼17栋。实施目标项目18个,预期将突破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74项,形成新产品81个,新装备、新工艺169个,获得专利124项,创造自主品牌24个,预期主营业务收入将达112.19亿元。
与此同时,省科技厅以市场化的运作建立了7个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市场导向机制、财政资金扶持机制、公司化运行管理机制、利益共享机制、金融协同机制和政策协同平台机制。在此机制上积极探索企业牵头、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运作模式,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的试点工作。目前,我省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锂电与电动汽车、先进装备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了协同创新体试点工作。此项改革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多次肯定,中央电视台2014年12月28日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科技入园”工程,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的摇篮”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整体发展,一是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不断壮大孵化器整体规模;截至2014年底,我省共有各类孵化器1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8家,省级孵化器11家,2014年新增孵化器6家,增幅达46%。二是坚持积极探索,注重创新发展,不断创新孵化器孵化模式;孵化器建设从刚开始的单一孵化模式,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各具特色的孵化模式。目前,我省拥有“留学生创业园+孵化器+加速器”、“研发团队+孵化器+产业集群”、“大学生团队+创业苗圃+孵化器”、“天使投资+孵化器”、“创业导师+创业投资+专业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孵化器”、“创业导师+孵化器”、“产业链+孵化器+平台”等各具特色的孵化模式。三是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促使孵化器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器。近年来,我省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企业家在孵化器的精心“孵化”下持续涌现,这些企业和企业家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成为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推进科技创新升级起到了大力助推的作用。
二、“科技入园”梯度深入,增强本地区域经济实力
2014年,在全省科技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入园”工作实现了井然有序、梯度深入。在推进协同创新、促进园区企业创新发展水平提升的同时,园区企业自身也完成了发展升级,服务机构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齐心协力带动江西经济稳步发展。全省共成立147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6个,省级示范中心25个,“科技入园”现已基本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以及省内所有生产力促进中心。
据统计,2014年全省147个中心“科技入园”服务业绩增长显著。中心共服务企业3.29万个,同比增长20.37%;通过实施科技入园,吸引了大批技术、人才、资金向园区聚集,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7.39万次,同比增长3.84%,引进各类科技人才共计5871人,同比增长28.05%;为园区企业导入技术1566项,同比增长4.19%;为园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34.9万条,同比增长5.24%;培育园区科技型企业2538个,同比增长30.35%;为企业联系科研机构2802家,联系专家7804人,分别实现同比增长32.17%和8.27%;全年各中心实施科技入园服务增加企业销售收入516.32亿元,增加利税77.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39%和20.2%;在引进外资方面,开展对外交流954人次,同比增长22.62%;引进外资23.68亿元,同比增长1.29%;为园区引进国际合作项目117项,与去年同比增长58.11%;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总收入达到了2.72亿元,同比增长106.49%。在服务园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虽然服务企业数量略有减少,但企业增加销售收入258.2亿元,创造利税37.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18%和25.69%,全年服务态势整体向好。
三、“科技入园”向工业园区纵深的渗透,强力促进我省高新产业的发展
通过“科技入园”的深入实施,各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引导全省各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升了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加快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
2014年,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三期”叠加、下行承压的严峻复杂环境下,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仍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总数达812家,同比增长40%。同时实现了“三项突破”:一是增加值突破1700亿元。2014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内173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突破1700亿元,达1700.4亿元。增加值全年同比增长11.9%,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来看,增速逐季稳步小幅上升,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提高0.1、0.2和0.3个百分点。二是GDP贡献率突破10%。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0.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9%,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四大领域年产值突破千亿元。继光机电一体化领域之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三大领域全年实现工业产值也迈入千亿元大关,分别达到3221.2亿元、1129.4亿元、1124.9亿元和1040.8亿元。四大千亿元领域合计实现产值占全省的94.7%。
2014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体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彰显出“四大亮点”:一是规模更聚集。产业内年产值过十亿元的企业达到121户,挑起了产业规模化聚集发展的大梁,占全省的43.2%;二是动力更强劲。六大领域增加值实现全面增长,其中三个领域增幅较上年提高,62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三是效益更喜人。六大领域利润全面飘红,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和新材料领域利润总额破百万元;四是区域更均衡。2014年,11个设区市产业增加值全面实现增长,已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在“科技入园”带动江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新的环境下,我省新增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生产研究中心。景德镇直升机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江西省首家“国家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新获批景德镇国家精细化工、萍乡国家电瓷、赣州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九江国家船舶配套设备4个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截至2014年年底,我省共培育建成2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新认定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成为继南昌大学科技园、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园之后我省第3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江西启迪科技企业孵化器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现在我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家;新认定国家火炬萍乡粉末冶金特色产业基地为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成为我省第4个特色火炬产业基地。
四、创新网上对接模式,带动科技成果转化
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实施“科技入园”,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引进专家和项目,开展合作,广泛动员“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企业、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区域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在江西落地生根。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科技工作的落脚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实现了科技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如今科技发展迅速,实现服务网络化是提高生产力中心科技入园的服务效益、拓展服务功能的现实要求。线上线下相结合来运营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正在逐步的常态化。省科技厅围绕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动员政产学用各方力量,2014年共举办了五场在线科技成果对接会。
8月26日在萍乡市举办了“江西节能环保产业在线科技成果对接会”,9月26日在新余市举办了“江西新能源产业在线科技成果对接会”,10月28日在九江市举办了“江西(九江)沿江经济带产业在线科技成果对接会”,12月9日在樟树市举办了“江西中药产业在线科技成果对接会”,11月14—15日在南昌大学举办了“首届江西省高校专利成果交易会”。前四场对接会共征集到符合展会要求的项目成果1450项,技术需求849项,实现技术对接793次,产生意向497次,达成意向154次,吸引了67954位访客。后一场“首届江西省高校专利成果交易会”参展的学校主要来自省内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共计50余家,征集专利技术及其新产品、高科技成果及其新产品1500余项,参加对接洽谈的省内外企业500多家,达成合作意向60余项,签约项目23项,签约金额2600万元。
网上在线对接会是深入推进“科技入园”的有益尝试。五场对接会的举办,有力地提高了园区企业科技研发、成果创新、技术转化能力,加速了我省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有效促进了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科技创新升级,为建设创新型江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科技金融入园,提供坚实资金后盾
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助推。为使园区企业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省科技厅先后与多家银行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发展新型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建立适应园区创新链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2014年1月,省科技厅与交通银行开展全面战略合作,设立交通银行南昌高新科技支行。切实为园区企业提供科技信贷、担保服务。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新增支持我省科技企业273户,发放贷款71.26亿元。其中科技支行支持科技企业22户,发放贷款2.615亿元。同时,2014年4月,省科技厅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西省分行建立科技信贷合作机制,省科技厅推荐园区的优秀科技企业和项目,进出口银行江西省分行独立审贷并提供融资支持。目前,很多园区企业在大力开展科技信贷合作,南昌园区的晶能光电有限公司、赣州崇义园区的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赣锋锂业有限公司分别获得3000万元、1000万元、1亿元的贷款扶持。
2014年7月,省科技厅与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等部门联合转发《中国人民银行 科技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知识产权局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的通知》(银发[2014]9号),提出创新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方式,建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省科技厅拟设立“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今年安排补偿资金1000万元,要求合作银行按放大8到10倍的规模,提供8000万—1亿元的科技贷款,并以补偿金为限给予风险补偿。
省科技担保公司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园区企业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业务模式创新,稳妥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职能,切实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累计为82家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担保贷款5.156亿,其中今年为28家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担保贷款共1.858亿,较上年增长41%。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全省发展升级大局,科技战线责无旁贷,大有可为。实践证明,深入推进科技入园,促进协同创新,服务产业集群,服务基层科技,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科技服务方式的有益尝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体现。科技入园工程在围绕“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下,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这块日臻成熟的江西品牌将带动江西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