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以打造西部创新高地为目标,以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方向,整合各类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导,着力破解科技资源‘分散、分离、分割’现象,积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 ” |
延长石油靖边全球首套煤油气综合转化项目厂区 |
延长石油一角 |
文·本报记者 史俊斌
陕西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陕西发展得怎么样,不仅关乎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福祉,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北地区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陕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持续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科教大省的潜能正在聚集释放,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陕西经济增速达9.6%、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全国两会前夕,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
统筹科技资源
贯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
记者:陕西作为科教大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工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赵正永: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陕西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重要任务,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陕西以打造西部创新高地为目标,以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方向,整合各类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导,着力破解科技资源“分散、分离、分割”现象,积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以项目为牵引、联盟为依托,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围绕大型企业集团和各地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集中力量抓一批位于科技前沿、对国家有贡献的科研项目,着力推动高温陶瓷新材料、煤油气综合转化、西安交大3D打印、西工大无人机应用、中科院陕西地环所城市空气净化装置等项目研发,有些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在“十三五”末发挥支撑引领作用。现在,陕西的科技、人才、环境等优势,吸引着韩国三星公司的数据研发、美国3M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兴智能终端研发等中心落户陕西,加快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贯通。
以科技园区为载体,集聚创新要素,释放创新活力。陕西有6个国家级高新区,两个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集聚了各类创新要素,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能源化工、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吸引了三星电子、应用材料、美光、陶氏化学等90多家跨国企业落户。2014年全省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以促进成果转化为目标,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比较多,结合陕西实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中试环节断档,一个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注重抓关键、链节点、解难题,加快建设一批中试基地,重点支持3D打印、“水煮煤”、GPU、光通信芯片等重大中试项目,设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连续4年保持“每年上一个百亿元台阶”势头,2014年达到639.98亿元、跃居全国第四位。
以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为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在全国率先建成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立资源共享、研究开发、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和综合业务五大平台12个系统,实施双向补贴机制,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实现各类创新要素的统筹协调、共享共用。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设备达7200台(套),科技资源信息量超过5亿条。
科技支撑引领
打造“一带一路”新高地
记者: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心区位,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赵正永: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工作时指出:“陕西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陕西发展得怎么样,不仅关乎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福祉,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北地区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深化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和创新合作,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及时出台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规划》,围绕搭建政策互信平台、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加强教育文化交流等“十件事”,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创新高地。成功举办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杨凌农高会、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合作论坛,经济带沿线13个城市共同发布《西安宣言》。合作建成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在中亚国家推进光伏发电、石油炼化、“苹果友谊园”、节水灌溉等项目,陕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立7家工厂,进一步深化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宽广的胸襟,加大国际间科技研发合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拓展:支持高校、院所、企业与丝路沿线国家在境内外共建产业园;依托延长石油集团、陕煤化集团等省属国有企业深化与中亚国家和澳大利亚等国在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支持西安交大、西北大学等院校与丝路沿线国家建设大学联盟,开展联合办学与科学研究;深化科技文化合作,共同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
提高竞争能力
挺立风起云涌产业变革潮头
记者:国家提出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请您谈谈陕西的思路。
赵正永:创新驱动发展是党的十八大统筹国际大势、着眼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一轮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正成为提高竞争能力的核心。陕西要实现后来居上,关键是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所作为,重点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瞄准国际技术前沿,聚焦区域重大需求,加强核心技术突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等发展趋势,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进入产业链中高端。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突破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完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大国有企业研发投入量化考核,优化企业创新环境,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以园区基地创新发展为承载。以科技园区、产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促进创新要素、生产要素和投资要素向园区基地聚集。支持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西安光机所光电产业园等新型研发组织进入应用和产业化研发各个环节,突破制约产学研用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
坚持以汇聚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引领。引进和培养并举,造就高层次人才梯队。加强人才、项目和基地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科技领军人才承担各级各类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引导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带团队。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股权激励等有效手段,持续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
创造发展机遇
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记者:目前,国家正制定“十三五”规划,请您介绍一下陕西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
赵正永:“十三五”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关键时期。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提质增效、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将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要敢于破除制约创新的一切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加快建立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发展优先领域、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的统筹协调,完成现有各类科技计划的优化整合。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把工作重心从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和资金分配转移到抓战略、抓规划、抓布局、抓监督上来。消除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障碍,建立健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
加快构建关中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中地区是我省科技资源最富集的区域,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资源,国家先后批复了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以西安、杨凌为代表的国家级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创新优势明显、产业错位发展的经济带。我们要抓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扩大示范试点的机遇,打造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的关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创新更加紧密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极。
促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核心,也包括制度、观念、管理等全方位创新。我们要立足国际科技发展前沿,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点方向,统筹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研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经济新业态、创意商业新模式、创造发展新机遇。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立足我省高校院所多、科技人才多的优势,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创业创新领域。培育和发展创业咖啡、创客实验室、创业苗圃、虚拟孵化器等新兴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机构,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资金、设备、人才、技术等一揽子专业化服务。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市(区)创新合作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科技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