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4日 星期三
全面深化改革 依法修志编鉴 主动服务广西“两个建成”大局
——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秋洪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秋洪(右)在贵港市覃塘区调研地方志工作

    ■ 本报记者 江东洲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

    地方志是传承和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去年在考察首都博物馆时指出,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在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新形势下,广西如何进一步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和繁荣,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秋洪。

    发挥重要职能 提高工作水平

    广西地方志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记者:地方志工作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重要文化事业。去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对做好地方志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希望和要求。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方针,广西去年的地方志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

    李秋洪: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对于全面反映广西区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地方志工作者承担着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的光荣使命。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既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能体现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的一脉相承,特别是能够更好地凝聚人心,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广西地方志工作顺利推进,三级志书编修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年鉴编纂和古籍整理工作稳步推进,各地积极开展简志、地情书的编纂工作,地情信息工作迈出新步伐,方志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广西通志·照片志》《广西年鉴·2013》分别获得广西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广西年鉴·2014》获得全国版协年鉴专业委员会组织评比综合特等奖。

    加强学习,转变作风,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一年来,全区地方志系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014年4月,我们召开全区市县地方志工作会议,传达学习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广西实际提出工作要求。各市、县地方志办公室还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按照上级要求深入学习,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建立健全了一批规章制度。通过实践活动,全体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级志书编修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广西通志(1979~2005)》编纂工作扎实推进。该志作为近年广西地方志办公室的重点项目,自2012年12月启动以来,集中了广西地方志界200多名专家参与编纂。2014年2月完成各卷评稿,8月完成各卷的审查验收。各卷在完成审查验收后先后进入修改阶段。在2015年春节前,政治、经济卷已经完成总纂。二是广西通志各专志的评稿和审查验收进展加快。2014年共评稿6部,审查验收2部,出版1部。其中,《共产党志》《审计志》《文化志》《医疗卫生志》《发展计划改革志》《科学技术协会志》完成评稿,《文学艺术志》《共产党志》通过审查验收,《财政志》出版。三是市县志评稿和审查验收有新突破。全年评稿5部,审查验收3部,出版发行3部。其中,《临桂县志》《灵川县志》《柳州市志(上半部)》《东兴市志》《钦州市志》《隆林各族自治县志》完成评稿,《南宁市城北区志》《天等县志》《临桂县志》通过审查验收,《南丹县志》《桂林市象山区志》和《荔浦县志》出版发行。市县志编修成果多年空白的钦州市、防城港市、百色市实现零的突破,年内送评县区志4部,全自治区14个地级市均实现有志稿送评、送审或出版。

    年鉴编纂和古籍整理工作稳步推进。为适应形势和发展要求,实现年鉴常编常新目标,《广西年鉴》2014卷创新工作思路。在框架设计上,将“教育·科学”细分为“教育”和“科学”两个部类,将“文化·卫生·体育”部类分为“文化”“卫生·计生”和“体育”三个部类,把人口、计生的内容与卫生合并在一起,将“人口·资源·建设·环保”改为“国土资源·建设·环保”。同时,增设《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为一个独立栏目,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管理办法上,分别对责任人在组稿、编辑、审稿、校对、出版发行等方面按编纂方案进行目标管理考核,提高编校质量和出版进度。在版面设计上,进一步活跃版面形式,增加图片资料和随文插图,并重新进行封面设计。从2014年3月召开全区组稿培训会到2014年10月底出版发行,编纂进度比去年提前了两个月,实现“精练文字,压缩篇幅,确保质量,尽快出版”的目标要求。南宁市地方志办公室启用志鉴编纂平台,年鉴编纂时间由8个月压缩至4个月,效率倍增,全市12个县(区),已有10个县(区)做到“一年一鉴”,当年编纂、当年出版;桂林市启动年鉴编纂的有16个县(区),其中13个县(区)的年鉴已出版发行;其他各市和大部分县(市)区也组织编纂年鉴工作。古籍整理工作方面,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完成清《(嘉庆)平乐府志》印制工作,对清《(嘉庆)广西通志》实施清样、排印和校对,完成《(民国)广西通志稿》重排工作;柳州市整理出版《龙壁山房文集五卷本(附《媭砧课读图》)》。

    积极开展简志、地情书的编纂工作。全区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根据实际,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简志、地情书的编纂工作。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广西高校志》《广西高中志》(2014年6月出版)《广西风物图志》等地情书,《广西长寿志》等地情影像志;南宁市组织编纂《南宁世界体操锦标赛志》《南宁通史》《南宁简史》;桂林市组织编纂出版了《桂林市简志》,启动编纂《桂林图志》;梧州市组织编纂出版人文丛书《梧州第一》;北海市组织编纂《北海图录》和《北海地情手册(2014)》;钦州市组织编纂《钦州港图志》和《钦州荔枝史话》;贵港市组织汇编《太平天国运动史料》;玉林市组织编纂《玉林市县镇概况》;贺州市组织编纂《贺州红色旅游》;河池市组织出版发行《河池大事记》;崇左市组织编纂《崇左市简志》等。

    地情信息工作迈出新步伐。一是自治区、市、县地情网站分别对三级志书、年鉴进行数字化,加工上传广西地情网数据库,为社会各界读志用志提供方便。二是加快广西地方志系统网站群建设,年内通过广西方志文化惠民工程项目资助建设25个县级子站。三是开展地情资料年报试点工作,印发地情资料年报试点工作方案,确定试点单位,组织试点单位到外省(市)考察学习,安排试点工作经费,认真开展地情资料年报试点工作。四是在全国率先建设“广西地情移动传播平台”。2014年 5月,“广西地情移动传播平台”启动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广西方志馆举行。该传播平台由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与广西专家咨询服务协会联合共建,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提供地情信息,广西专家咨询服务协会负责信息采编和平台管理;广西地情移动传播平台是广西地方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地情网的延伸和建设拓展,主要面向拥有移动终端设备的广大用户群,随时、随地、便捷地为党政领导提供地情信息服务,为社会公众读志用志提供服务平台。五是2014年11月在南宁市民族广场,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与广西专家咨询服务协会联合举办以“读方志,知区情,爱广西”为主题的假日广场方志文化活动,展示新编广西地方志成果和广西基本区情,开展手机互联互动答题赠书活动。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加强地方志业务培训。于2014年6月底、8月底分别在广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举办2014年广西第一、第二期地方志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全区地方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推动广西地方志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实施广西地方志人才梯队建设项目。为了进一步加强广西地方志系统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努力培养打造一批在国内方志学领域具有前沿水平和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在区内方志学领域具有领先水平的学术人才、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青年人才,不断提高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素质,组织实施广西地方志人才梯队建设项目。制定有关评审及管理办法,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项目材料进行评审,并对入围项目进行公示。于2014年3月中旬举行广西地方志人才梯队建设项目签约仪式,目前,各项目承担方正在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或编写著作,有的项目已结项。三是成立第二届地方志学术委员会。四是组织开展评优评先活动。组织开展第八次广西地方志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评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6项,佳作奖23项;配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推荐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1名;面向全区组织开展广西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表扬先进集体30个,先进个人62人。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推荐评选工作,做到优中选优,把成绩突出、事迹感人、有代表性的集体和个人评选出来,激发广大方志工作者爱岗敬业、潜心修志、创先争优,积极搞好地方志工作。五是举办全区地方志系统第四届职工运动会。通过举办运动会,增进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地方志同行间的学习与交流,弘扬了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体育精神,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地方志工作中,推动广西地方志事业的发展。

    明确工作目标 依法修志编鉴

    积极服务广西“两个建成”大局

    记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地方志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广西正深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构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三区统筹”格局,加快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两个建成”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地方志工作如何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

    李秋洪:地方志工作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重要文化事业,我们要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对于弘扬广西优秀民族文化、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对于广西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构建“三区统筹”格局,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重要作用。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关于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的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对地方志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前与部分会议代表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作了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地方志工作的主要经验,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部署了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特别是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地方志工作要做到“一纳入、八到位”,即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这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根本保障。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积极服务广西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大局。

    要又好又快推进二轮志书和年鉴的编纂工作。截至2014年12月底,第二轮《广西通志》已评稿36部,占计划的48.65%;已审查验收23部,占计划的31.08%;已出版17部,占计划的22.97%。市县志完成三级评稿50.5部,占计划的39.76%;已审查验收32部,占计划的25.20%;已出版25部,占计划的19.69%。仅有60%左右的县(市、区)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而且没有做到全部公开出版和一年一鉴。广西二轮三级志书和年鉴的编纂工作与先进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二轮三级志书和年鉴编纂工作进度。首先,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轮三级志书编纂工作从2000年开始启动,至今已过去14年,尽管14个市都已经或即将实现志稿送评突破,但时间已花去70%,任务却只完成30%左右,形势很严峻,任务非常艰巨。目前,三级地方志编纂、送评和审验已经进入高峰期。我们必须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采取非常措施、非常办法、非常力度,依法强力推进二轮三级志书编纂工作。其次,要明确工作目标。要对余下的时间和任务进行盘点,重新调整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从现在起至2020年期间每一年的工作目标,以倒计时办法排出工作时间表,然后以钉钉子精神咬紧目标抓好落实。再次,要加强质量管理。地方志质量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根基所在、活力所在、价值所在。志书质量的优劣和志书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鲜明与否,直接关系到志书作用能否有效发挥。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认真总结修志经验教训,深化对地方志工作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以科学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学风,协调好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将质量意识贯穿于修志工作的始终,把精品意识贯穿于志书编纂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如果只讲进度不讲质量,不注重精编精选,志鉴的科学性、权威性将大打折扣;如果只讲质量不讲进度、编纂出版时间一再拖延,也会影响到志鉴作用的发挥。要综合运用执法检查、行政督察等手段,完善资料报送、志稿评审、质量评价、审查验收、批准出版等制度,打造精品佳志。第四,要统筹兼顾推进工作。二轮三级志书和年鉴编纂进展较慢的地方和部门,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解决困难和问题,抓住重点,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加快推进二轮三级志书编纂工作和年鉴编纂工作;已经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的市县,要认真总结前两轮修志的经验教训,研究第三轮修志的组织管理、运作模式、资料搜集、上下断限、前后志衔接、体例规范、续修或重修方式等问题,为2020年后全国统一部署启动第三轮地方志编修做好准备。同时,要加强对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乡镇村志的业务指导和服务,抓住自治区加强村史室建设的机遇,认真搞好乡镇村志的编修工作。总之,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又好又快地推进二轮志书和年鉴的编纂工作,争取如期完成志鉴编修任务。

    要建立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并赋予了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地方志工作等五项职能。地方志工作必须有机构来承担。根据调研,目前,全区一些地方的地方志机构还没有落实编制和人员,机构还不健全。我们尽快把地方志工作机构建立健全起来,落实编制、人员、经费等必要条件,以便更好地开展地方志工作。人才队伍素质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广西修志队伍有1000多人,这一支队伍人员可分两类:一类是业务人员,一类是行政管理人员,其中业务人员占多数。在中青年业务骨干中,有一定理论功底者往往没有参加过基层的修志,而基层有一定修志经验者又往往研究能力不强。从总体上表现出修志人才青黄不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办法,可以通过招录人才和聘用已退休的老干部、老专家以弥补人才之不足。但是,在补充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要在学习型机关建设、开展理论研究、激励机制等方面狠下工夫抓好人才培养。既要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又要重视全员培训。这几年,我们组织实施了第一期广西地方志人才梯队建设项目、第一批广西地方志系统优秀青年学者评选、地方志业务培训班等活动,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2015年我们将继续组织实施第二期广西地方志人才梯队建设项目和地方志业务培训项目,认真抓好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抓好地情信息工作。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实现地方志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为社会提供全面、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务,是开发地方志资源、发挥地方志作用的有效途径。一要继续搞好广西地方志系统网站群建设。从2011年开始,自治区地方志办以广西方志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建设的形式,资助县级子站建设。2011年完成建设第一期14个市级子站和5个县子站,2012年完成10个县级子站点的建设,2013年完成15个县级子站点的建设,2014年完成20个县级子站点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56个广西县级地情网站群子站建设;计划2015年建设县级子站20个,基本完成广西全部市、县(市)级地情子站建设任务。二要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提供地情信息服务。要培养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改进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和设备,同时,要加强地情网站信息的采集、编写和发布,加快网站内容的更新,提高网站的访问量和影响力,增强地情信息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要认真抓好地情资料年报试点工作。2014年,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已组织三个考察组分别到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市考察学习地情资料年报工作经验。我们要把外地先进经验消化吸收,跟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抓紧做好试点工作,培育典型,积累经验。2015年,继续安排地情资料年报试点工作,为全面开展地情资料年报工作做好准备。四要搞好地情影像志《广西长寿志》的编纂。

    抓好年鉴编纂、古籍整理工作。年鉴工作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一要加快编纂出版步伐,扩大综合年鉴覆盖面。特别是尚未编纂出版综合年鉴的县(市)区和编纂出版时间过长的县(市)区,要克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编纂出版速度,争取在2020年前实现自治区、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而且努力实现当年编纂、当年出版。二要加强规范管理,提升年鉴质量。要认真贯彻执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规范年鉴编纂流程,拓展年鉴信息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健全年鉴编纂评议和审查机制,推广年鉴出版前的审读制度;加强对年鉴编纂的业务交流、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各类年鉴的质量。三要实施年鉴精品工程。我们计划从2015年起,安排经费对编纂出版质量好的年鉴实行以奖代补,努力打造一批年鉴精品,以推动全区年鉴的编纂出版和质量提升。各级地方志工作结构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对留存的旧志孤本、善本进行收集保护,有计划地集中整理本地历代旧志。近年来,自治区地方志办除了整理本级旧志外,还协助一些市、县开展旧志整理工作,效果很好,今后,还要加大力度支持市、县搞好古籍旧志整理。

    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地方志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是各级党政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地情,了解地方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地方志开发利用水平是衡量地方志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地方志开发利用做得越好、推广得越多、运用得越广泛,地方志工作的现实意义就越重大,贡献就越大。一要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加快方志馆、地情网站、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技术手段将志书制成具备检索功能的光盘,建立网站使其上网,让读者以最便捷的方式查阅和利用志书。二要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积极拓宽地方志资源的服务渠道和服务手段。各种社会组织、群众对方志文化资源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既要编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简志和资政简报,也要建好地情资源平台,用好新闻传播平台,做好服务基层平台,构建网络信息平台。让地方志书从深闺走近老百姓,走进基层,实现大众化,充分发挥地方志的存史、资政、教化等功能,不断扩大地方志工作的影响力。地方志工作也是“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地方志工作无所作为,领导自然就不重视。要有所作为,就要做到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把开发利用地方志文化资源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领导觉得地方志办公室有用、能用。通过编辑信息简报或月报、编写地情读本、开展专题研究,积极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智库和地情资料信息库,为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样才体现地方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才反映地方志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才会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地方志工作才会得到支持和帮助,我们才能打开工作局面,从而取得更大成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