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3日 星期二
王家骐代表:锻造“国之重器”就要“一竿子插到底”
本报记者 房琳琳

    3月2日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王家骐院士神采奕奕,75岁的他仍是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作为我国弹道导弹瞄准仪和潜地弹道导弹瞄准仪的多个型号项目负责人,还在十几年如一日地研究光学遥感器的有关理论和框架。“我们光机所的‘行动指南’和‘传家宝’,叫做‘一竿子插到底’。”他说。

    所谓“一竿子插到底”,就是从基础理论到研究、设计、制造、装调、检验和试验,最后为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重要的装备。“在我们所建所之初,‘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所创始人王大珩先生就提出这一理念,半个多世纪以来,它指导了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

    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光机所为之研制了高级光学遥感器,提供了用在飞船发射入轨和再入返回过程中动态测量飞行器轨道的跟踪测量装置……能够完成如此重要的任务,与王大珩院士的战略谋划分不开。

    “纵向科研需要‘一竿子插到底’,王大珩院士对横向的学科布局也如此。1958年光机所研制的‘八大件一个汤’,是中科院系统的‘一面红旗’。”王家骐院士提到的“八大件一个汤”,是指高温金相显微镜、万能工具显微镜等有代表性的现代精密光学仪器和系列的光学玻璃。“每一样都对后来高精密光学学科的发展有重要先导意义。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视野,非常值得做科学战略规划的人深入思考。王大珩院士常说,没有现代的测量,就没有现代的科学和技术。”

    面对科技界热议的科技成果转化法,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发言权”——因为在“一竿子插到底”的光机所,不存在“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不瞒你说,我大半辈子只公开发表了十来篇文章”。

    (科技日报北京3月2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