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神就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就是一种文化。
在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战场上,有这样一个镜头让人刻骨铭心,由解放军302医院抽组的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41名队员,在赶往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诊疗中心的路上,他们高唱院歌,“我们是人类的健康卫士/我们是医疗战线上的尖兵/让希望的天空呈现彩虹/让绿色托起生命……”声音铿锵有力,响彻四方,热血涌动,忠诚镌刻心中。
在恶劣的环境下,这些抗埃将士们不顾身体多疲惫,眼前多危险,都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为西非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疫长城”,只因在他们心中,有一种“抗埃精神”在支撑他们奋战,在鞭策他们前行。如今,“抗埃精神”已在西非绽放出无穷的魅力!
探寻精神之源
翻开院史,这些从302医院抽组的抗埃将士们竟然与革命圣地延安有着一段血肉渊源:医院的前身是抗日战争的延安中央医院,先辈们跟随党中央东征西战,转战南北,枪林里来,弹雨里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着首长的安全;在破庙里手术,在担架上治疗,用精湛的医术挽救着一个又一个战友的生命……
解读院魂,这些从302医院抽组的抗埃将士们竟然同样在恪守一种品格和精神,那就是以陈菊梅、皇甫玉珊等老一辈传染病专家积淀形成了“淡泊名利、大医精诚”的“菊梅品格”和“真诚热爱传染病专业,长期安心传染病工作,优质服务传染病患者,勇于献身传染病事业”的“皇甫精神”。
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长段惠娟感慨地说:“我们援塞队员身上都烙着红色的基因,流着战斗的血,装着军人的魂。”
著名的延安精神、302医院的“菊梅品格”“皇甫精神”,以及习主席提出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和为援非抗埃作出的“打胜仗、零感染”的指示精神,一脉相成,相得益彰,有机融合,为“抗埃文化”注入了“活水”,它就像一座富有灵性的泉水,鲜活涌动,提神聚气,润人心脾,甘甜解渴,不断给力,成为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的精神支柱和文化之魂。
你听那战斗的号角。在援塞抗埃出征仪式上,41名队员主动请战,郑重签名,庄严宣誓:“听党指挥,牢记使命,能打胜仗,努力展示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为中塞友谊作出新的贡献。”声音铿锵有力,响彻心扉,场景触及灵魂,激励斗志。
你看那绝地的厮杀。在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诊疗中心,队员们穿好11件防护服,在高达35℃高温环境下,走进埃博拉病房,与致死率高达90%的超级病毒埃博拉短兵相接,不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防护服也粘到身上了,汗水浸进眼睛里很难受,但是,队员们还是不能乱动,稍稍的不经意“接触”都会祸及生命。
队员高旭东在“抗埃”战地日记中写道:这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我们面对的“敌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们无处不在,并且异常凶残!走进病房,说一点都不怕是假的,但只要我们科学防护,做好战斗的准备,就不怕,就得往前冲,因为我们是军人!
打造精神之窗
作为全要素、成建制“走出国门”海外执行任务的援塞医疗队,爱国在抗埃将士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早上7点,升国旗仪式开始,全体队员佩带五星红旗臂章,面向祖国的方向列队,一起唱响国歌。在队员们庄严肃穆的注视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与悬挂在一旁的塞拉里昂国旗、援塞医疗队队旗交相呼应,显得熠熠生辉。
队员杨晓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满含热泪地说:“第一次在异国他乡亲眼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特别有自豪感和使命感,作为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员,我一定会与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与埃博拉病毒血战到底,出色完成好这次援塞抗埃任务,为祖国争光,为军队争光,为家人争光!”
如何在海外更好地发挥文化在抗埃任务中的作用?党支部把战地文化活动作为“抗埃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注重发挥文化陶情养性、铸魂励志的作用,及时成立了文体委员会,定期召开文体骨干会议,组建了瑜伽、球类、新闻、摄影、舞蹈等8个兴趣小组,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不断为队员心理“减压”、思想“加油”,成为培育“抗埃精神”的“催化剂”、提高战斗力的“倍增器”,切实增强了队员抗埃的动力。
这注定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夜。2月17日晚,41名队员结合医疗队工作特点、驻地风情进行文艺创作,“兵演兵、兵唱兵”, 以精湛的技艺和充沛的激情,献上了一台自编自演自导的“爱洒弗里敦”战地晚会,歌曲《漂洋过海来看你》、散文朗诵《富拉尼,我们的熊猫宝贝》、舞蹈《塞拉利昂赞歌》等节目,充分表达了医疗队援塞抗埃的良好精神风貌。
为进一步展示“抗埃精神”为主题的窗口,增加它的“深度”和“亮度”,他们把援非抗埃歌曲《有我在》作为队歌,共同唱响灵魂世界的主旋律;创办了队报《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报》,打造出外宣的亮丽“名片”;开设了政工网抗埃专题网页,驶入网络信息时代的“快车道”;设计了队徽,寓意“聚是一团火,绽是满天星”;利用野战影音系统组织“抗埃励志”歌友会;举办了“书香伴我援塞”等活动,让队员“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队员们坚持撰写“抗埃战地日记”,记录在这里战斗的点点滴滴。
彰显精神之魅
医疗队有这样一个共识,在西非塞拉利昂,加强中塞两国友谊、传播中塞文化尤为重要,执行任务期间坚决与非洲兄弟和谐共处,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在国家关系上的“润滑剂”“粘合剂”作用,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和谐发展。
在首都弗里敦驻地,在郊外中塞友好医院,一条条鲜红的横幅特别醒目,“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坚决打赢这场埃博拉防控仗”“传承中塞两国友谊,谱写军民鱼水新篇”“中国和塞拉利昂手牵手,心连心,共抗埃博拉疫病”“中塞人民亲如一家,中塞友谊源远流长”……它们集中表达了抗埃将士心声——中塞友谊。
听说中塞友好医院的院长卡努曾在中国医科大学学习过,有着很深的中国情结,于是,医疗队向卡努赠送了中华优秀图书《国宝》《书画》《朱自清散文》等书籍,卡努院长很是高兴,他感谢中国在援助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欣闻第三批援塞医疗队负责的中塞友好医院留观诊疗中心在多国负责的22个留观中心抗埃数质量综合评比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塞国卫生部资深官员组团前来祝贺,在中塞联谊会上,一曲《雪白的爱》打动了在场的人。
41名抗埃将士将这首为纪念302医院建院60周年而创作的歌曲《雪白的爱》,用实际行动和中国好声音传递到了塞拉利昂,优美的歌声,动听的旋律,飘至每个人的心灵。
春节期间,302医院考虑到非洲条件艰苦,援塞队员抗埃精神压力比较大,于是从国内海运过来一批营养素,给队员加强营养增加体质。然而,就在营养素运抵之际,正值中塞友好医院患者有所增加,并且危重病人居多,病人身体营养都很差。医疗队经过研究,决定将这批营养素用到埃博拉确诊危重患者身上,给他们充足的营养以抵御疫病。
看到小西塞手脚不方便,孟玉华护士长就沏上一杯浓浓的营养素,一勺一勺地喂到孩子口中。后来,西塞成了孟护士长的“心头肉”,经常给他准备小礼品,把中国结挂到小西塞床头,剥糖给他吃。
过春节了,援塞医疗队员喜气洋洋的挂起了灯笼和中国结,这时,塞方医护人员被中国过春节的氛围深深吸引过来,大家一起贴起了窗花和对联。塞方的木萨等人还学起了中文,一个劲地说:“过年好,中国Good!”大家由衷地感到,在抗埃的日子里,中塞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塞文化也在这里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