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要加班,可以回家过年了。”年末,江苏各地多名外贸进出口从业者的微信显示清一色类似的“休息”信息。
与此同时,苏南等县、市和开发区的报关大厅,也出现新变化。
“以前是车来车往、单来单往、人来人往,现在车场热火依旧,通关大厅冷清了很多。” 昆山综合保税区监管场站负责人宋柯说。
随着海关“无纸化”“区域通关一体化”“企业信用管理”等诸多通关便利改革措施的实施,只见“数据”不见“人”,成为通关新常态,江苏数万名报关员群体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区域联网 “老加班”吃上“团圆饭”
牧田电动工具(昆山)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电动工具产品为主的企业,很多零部件都要从上海口岸进口。传统报关方式是采取转关到昆山海关申报、查验、放行,算上从上海卸货、转关运输等时间,从航班到港再到货物进厂一般都要耗费1天左右时间。
现在,进口货物可以选择在昆山通关现场办理申报手续,昆山海关审核放行后,公司可以直接到上海口岸提取货物,减少了转关运输、二次装卸等环节,通关时间大幅缩短。
对一些“生产、研发、销售”不在一起的企业,通关“新常态”有利于资源整合,提升地方开放型经济。
1月底,江苏悦丰晶瓷科技有限公司一批价值5.8万美元的玻璃器皿在装箱发运的同时,在淮安海关通过“属地申报、属地放行”的方式申报出口,货到南京龙潭港后直接装载长江支线船,再通过“水运中转”方式直驳上海港换船离境出口至目的地越南。
这是企业所在地没有港口而快速实现通关出口的典型案例,也就是说,出口货物“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叠加“水运中转”模式成功运行,使得企业“把口岸延伸到内地”。
南京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为属地海关共办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含“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报关单59391份、货运量1520.88万吨、货值93.71亿美元、税款41.68亿元。
无纸转关 企业海关双“解放”
2014年下半年,与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同步,南京海关推出了无纸转关改革。在转关监管环节取消纸质单证和人工验封,实现申报数据和实际物流数据的电子绑定和实时监管。
昆山海关通关科科长尹青晟告诉记者,通过科技应用为企业减负、为通关提速、为监管提效,是近年来海关各项改革的共同方向。通关无纸化改革后,海关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综合分析随附单证电子数据,进行更加有效的风险分析,进一步突出监管重点,提升监管效能。依托无纸转关以及电子关锁的应用,昆山海关通关部门周日加班成为历史,将原先周日加班关员全部调配到周六和平时晚间加班,一线进出口监管力量得到充实,实现了企业和海关的“双赢”。
南京海关2014年共办理全程通关无纸化报关单583.30万份,总量居全国第三位,报关单全程无纸化率达85.64%,通关作业无纸化有效签约企业12.13万家。
数据联网 避免来回奔跑
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申报台前,友达光电(苏州)公司的资深关务陶琳将一张光碟交给了核销关员。
光碟是企业最近一期账册的核销结案资料。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加贸处关员方伟说,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安排人力专门做资料的复查比对,一个人需要4年时间才能办完,效率特别低,也容易出错误。
海关的做法是,建立江苏省内统一的联网监管辅助平台,实现了关企数据联通,企业可以将全部加工贸易报核数据上传至平台,再与海关端的数据进行比对验核。
因此,企业办理加工贸易手册核销时再也不需要携带大量的进出口报关单证资料,所有的数据流都可以在平台里查到,关企双方无需再担心资料在核销过程中出现人为改动或丢失等异常情况。
截至2014年底,有14家高资信联网监管企业累计免交加工贸易核销所需的报关单55万份,涉及金额500亿美元。这意味着节省纸质资料逾60余万张,节约复查比对时间约7000余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