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2日 星期四
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
应对突发事件还需产业支撑
文·本报记者 刘晓莹
消防官兵在进行应急演练

    春节临近,多地均开展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自然灾害、人群踩踏、飞机空难……这些让人悲痛的事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一次次灾难也在提醒人们,在尽可能完善预防、预警措施的同时,做好应急、未雨绸缪是个必备方案。

    快速、有效的应急举措,需要强有力的应急能力作为后盾。而这种能力背后,必须有一个产业链条完整、技术先进、救援力量强大的应急产业来提供支撑。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应急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应对四类突发事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要理解应急产业就得了解发展应急产业是为什么服务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巡视员景晓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我国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应对过程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应急产业就是为上述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提供支撑的产业。”

    为便于大家更形象地理解,景晓波表示可以将应急产业与环保产业做个比较。“后者是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前者是为应对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两者都是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以满足某方面社会需求而产生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产业。可以说,应急产业虽使用‘应急’,但基本涵盖了消防产业、安防产业、安全产业、防灾减灾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公共安全产业、紧急救援产业、应急通信等,涉及装备、材料、医药、轻工、化工、电子信息、通信、物流、保险等。”他说。

    据介绍,此次《意见》于2014年12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是国办63号文件。“文件起草历时三年,应该说数易其稿,其中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部门、地方和企业提意见最多的就是重点方向。景晓波表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意见》中提出的应急产业重点方向进行说明。一是怎么确定四个重点领域。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有许多答案,如果按突发事件种类分类会出现在多个突发事件中都有某一个应急产品的情况,比如应急通信装备;如果按现有产业分类就会出现一个大流水单子,毫无应急特色;现有的分类是按应对过程加应急服务模式,既体现特色,又相互独立。二是怎么确定每个重点领域的方向。为使重点方向更加清晰,我们根据不同重点领域的特点,对每个重点领域进行了二次划分。比如监测预警中考虑每个事件需要的产品极具个性,就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预防防护中主要分为人和物两个方面。”

    “由于受篇幅限制,可能还有许多好的产品和服务没有放进去,我们也觉得可惜。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编制国家重点发展的应急产品和服务目录,给予充分的考虑。”景晓波说。

    应急产业和技术进步直接相关

    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参赞孙成永看来,应急产业和技术进步是直接相关的。“近年来,我国的应急产业和技术装备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突发事件的处置现场情况非常复杂,对应急技术装备的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很高,而我国由于应急产业起步非常晚,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不强,一些产品技术含量还不高,部分关键技术产品还依赖进口,没有形成核心的技术竞争力,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他表示,“首先是应急技术创新缺少系统性的目录指导,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应急科研研发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其次是应急产业的科技资源分散,缺少统筹和整合,核心应急装备技术研发支撑条件不足。”

    除此之外,他认为应急技术和产品体系条块分割仍然有待加强。“不同领域的应急技术拥有单位之间缺少交流和合作,导致核心应急装备系统之间互不配套、互不兼容,影响救援效率的提升。另外,有效的产学研应用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应急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市场渠道还不畅通。”孙成永表示:“针对这些问题,也是为了尽快改变应急技术装备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状,《意见》中明确部署了相关的重点工作任务,并明确由国务院相关部门牵头落实。”

    “比如《意见》提出要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明确提出将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等积极对应急产业相关科技工作进行支持。特别是在自然灾害预警、应急通信、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等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应急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从而支撑产业发展。”孙成永说,“《意见》还提出整合应急产业的科技资源,推动应急产业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应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充分利用军工技术优势发展应急产业,推动军民融合。”

    “《意见》也提出要加大对应急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对列入目录鼓励类的应急产品和服务,在有关科研计划中给予支持,还需要探索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重大应急创新产品的首次应用等。”孙成永说。

    关键共性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尽管我国应急产业正逐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景晓波认为未来我们仍然任重道远。“我国应急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应急产业体系不全。主要表现为适应我国公共安全需要的应急产品和服务体系还未形成,应急产品和服务还分散在现有相关产业中;应急产业布局尚不清晰,与处置突发事件应急物资需要就近就急相比,还没有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布局应急产品和服务发展,等等。”另外,他表示市场需求不足也是调研中企业提到的最多问题。“如何构建常态与应急条件下确保企业均衡生产的需求机制,关键是全民公共安全消费需求没有有效的激活,物资储备、重要设施和应急队伍应急产品配置标准尚未对应急产品构成有效的拉动,航空救援等应急服务培育不足,等等。”景晓波说。

    同时他强调,“关键应急技术装备发展缓慢”也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反思我们历次处置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部分关键应急技术装备一直是制约救援效率的重要因素,比如大深度大吨位沉船快速抢险打捞装备、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装备等,这部分关键技术产品还需要依赖进口,可以说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据了解,针对上述问题,《意见》对2020年前应急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所需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产业结构、促进集聚发展、促进推广应用和开展国际合作等6项主要任务、在充分利用好现有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标准、财税支持、投融资、人才队伍建设等5条政策措施。“这些任务和措施更加侧重指导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有关部门和各地加大力度推动落实。”景晓波说。

    ■要点提示 

    《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的六项主要任务

    

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 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对应急产业相关科技工作进行支持。
优化应急产业结构 采用目录、清单等形式明确应急产品和服务发展方向,支持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急服务机构发展。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形成应急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基地,建设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支持企业发展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促进应急特色明显的中小微企业发展。
推广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 激发全社会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完善重要公共场所应急设施设备的配置标准,推动应急设施设备装备与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支持企业以高端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引导外资投向应急产业有关领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