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家
如果有人在村头大喇叭广播:“王二麻,你搞破鞋当小三丧尽天良!我掌握了材料ABCD,如此这般……铁证如山!”我们是否应该支持这种言论自由?
很多围观者支持,他们帮助搜集和公开材料,喊道:“王二麻,有理你回应啊!你不说话就是心虚,是欺世盗名。”
有人说:“真理越辩越明。有良心的网管不许删帖子!”
还有聪明人说:“是有些龌龊言论,但为了逼出真相,不得不如此。”
而我认为,牵扯公众利益的事情自当亮在阳光下;我们也有权要求花着纳税人金钱的机构,交代他们职责相关的一切。可“逼出真相”只在一定范围内是正义的,法律禁止人肉搜索就是这个道理。公正比真相更紧要。
公正者看重程序,尊重个人。不循程序、语带轻薄地求真相,如受鼓励,必然发展成广场批判、群审揭羞——表面上人人热心维护公义,实际是人人不担责任地发泄,古话叫“众口铄金”“墙倒众人推”。
不久前,“透明计算”项目拿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引来一边倒的批评。我在2月4日发表的《从“透明计算”事件谈学术批评》中说:批评分两种,一种不损害他人名誉;另一种则不然。前类话题,实名匿名均可畅所欲言;后一类则要极度慎重,批评者必须担责。
在大众媒体上发表批评,须区分对象是公权和个人(比如涉嫌学术不端的学者),对前者可以尽量质疑监督,因其对纳税人负有义务;对后者则要三缄其口,避免误伤名誉。就算质疑者再认为证据确凿,也应递交给公认有资格的团体去评议,而不是先在大喇叭上喊一嗓子。
可实际上呢?拿透明计算获奖事件来说,网络上充斥着匿名的针对个人的负面描绘。针对获奖项目的分析评论,与海量的嘲讽谩骂混在一起;监督公共事务与论断他人品行混为一谈。不少发言者打着学术批评自由的大旗,干着人身攻击的勾当;名义上围观,实际是围殴。
围殴也不罕见,我们的“舆论监督”史上循环播放过,有时以诚信为由,有时以节操为由。其根源:一是有些人渴望不付代价地惩治别人;二是许多人不理解言论自由,以为人身攻击也不需要负责。
珍视言论自由的人,乐意为他的言论负责,同时乐于斥责那些躲在人群里丢垃圾话的混子:“言论空间宝贵,请你们出去!”
有个建议还得说一遍——既然评奖机构已在媒体上介绍了是按何种程序评奖,并表示一接实名举报就启动调查程序,仍感不平者理应实名举报,走这条监督路。
或许有人会说:某某位高权重,何必得罪他,去当出洞的蛇呢?问题是,既不出头,又要维护公义,这样的舆论监督未免太廉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