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31日 星期六
1.6万公里 “四纵四横”
高铁正描摹着时代新画卷

    本报记者 矫阳

    ■创新驱动发展 

    随着2014年底,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兰新高铁的通车运营,全国铁路动车组列车开行范围扩展至28个省市区,覆盖16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主骨架初具规模。高铁线路形成了一张密集的网,促进了“高铁城市群”的形成,正在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催生新的生活理念。日益完善的高铁网,正描摹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画卷。

    相邻城市间“同城效应”凸显

    高铁采取公交化的开行模式,车次多、间隔短,旅客从购票、进站、乘车、出站各个环节越来越方便,实现随到随走。一趟长编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最小每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趟列车,时间的缩短导致了地理位置的“缩短”,相邻城市间“同城效应”进一步凸显。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后,将北京、天津两大城市的时空距离缩短在30分钟以内。京沪高铁开通后,北京至上海最快不到5小时,实现“朝发夕归”,当日往返。这种“同城效应”在沪宁、杭甬、广珠、长吉、昌九、沪杭等高铁沿线相继形成。

    京广高铁通车后,这一公交化、快速化、大能力的“黄金通道”,2298公里的距离只需要8小时便可到达,环渤海、中原、武汉、长株潭和珠三角城市群连为一体,进入了跨区域间的“同城化”时代。

    目前,北京乘高铁半日可达54个城市,最近30分钟可达,最远不到5小时。这些城市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湖北、陕西、浙江、上海、天津等11个省市。2015年,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预计将达1.8万公里,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包括区际快速铁路、城际铁路及既有线提速线路等构成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总规模达4万公里以上,基本覆盖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高铁旅客占铁路发送量38.5%

    高铁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快捷、运力强大、全天候运输的比较优势,适应了人们商务、旅游、探亲等出行需求。随着京津、京沪、哈大、京广等高铁线路相继开通,高铁列车越来越受到广大旅客的青睐,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之一。

    2007年至2014年,高铁列车累计发送旅客31.6亿人,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比重由4.8%增长到38.5%左右。目前,高铁列车日均开行2500多列,日均发送旅客249万人,成为铁路客运的主力军。

    同时,高铁客流还呈现出一个重要特征——新生成客流所占比重较大,即那些因速度更快、发车间隔更短、可靠性和舒适性更强、服务水平更高等因素而新增的旅客出行量。京沪高铁开通运营3年来,旅客发送量逐年攀升,从开通运营初期的日均10.9万人,到2014年的22.7万人,增长209%,相当于每天将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整体迁徙一次。

    异地置业、消费、工作已成事实

    高铁不仅是一种交通出行工具,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居住、旅游、养老等传统观念,催生出全新的生活理念,使异地置业、异地消费、异地工作成为可能。

    高铁改变着人们的择业观念,拓展着人们的生活半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上海到南京只需1个多小时。在上海上班、南京安家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昆山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京沪高铁使它与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时间距离只有18分钟。高铁带来的全新速度,让原本并不遥远的两座城市变成了一个“社区”,昆山成为上海的“后花园”,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在昆山居住。

    高铁促进了社会资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动,让不同城市的人共享优质社会资源。速度缩短了空间距离,也催生出“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新的职业。在高校集中的南京,过去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非常难,高铁开通后,无锡、苏州、常州、德州等城市都成为了这些毕业生就业的新选择。京沪高铁开通运营3年来,德州市引进硕士博士2000余人,专家级领军人物300余人,充实了宝贵的“智力资本”。

    高铁布局缩短了空间距离,异地养老正在变为现实。廊坊、昆山、德州等地新建的养老院,正吸引着北京、上海的老年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舒适的养老生活。

    (科技日报北京1月2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