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0日 星期二
轮机长刘春锋:守护“大洋一号”的心脏
本报记者 刘 莉
刘春锋在机仓中检查燃油分油机。

■直击大洋34航次科考

    轮机长刘春锋房间角落里,安静地蹲着一个褐色的电力熬药罐。因为强直性脊柱炎,这位轮机长每周需要服用中药6天。可熬药罐不给力,经不起船上的左摇右晃,出来没几天就不好用了,药水被摇进了电路板,这让轮机长这位船上最强的机械权威也毫无办法。

    轮机长在船上被称为“老轨”,据说是个舶来语,很多东南亚国家的船上也这么叫。传说蒸汽机时代船上的机仓中有个轨道专门供轮机长检查之用,但这一说法无法考证。可这一个“老”字真就把刘春锋给叫老了。船上的人头发都剃得很短,皮肤也都是粗糙黝黑,再加上管理着整个船的轮机部,总让人感觉他年龄不小,可实际上他还不到40岁。1998年从上海海事大学轮机专业毕业后,他就一直在“向阳红09号”和“大洋一号”这两艘科考船上工作。

    “大洋一号”共有5层,越往下走楼层数字越大,在四层右舷后部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门,上面写着“机仓重地”四个字,走进这扇门再下楼梯,便是“大洋一号”的“心脏”了。整艘船的动力来源于此,动力系统、电力系统、辅助系统、生活系统等几大系统汇聚在这里,震耳的轰鸣声让人在这里无法用语言交流。两层的机仓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工厂,各种发动机、发电机、输油管、淡水管、电路板层层叠叠,真有点一眼望不到头的气势。在茫茫大海上管理着这样一座机器大山,压力可想而知。大到影响船行驶的主机、舵机、油泵、关系全船人用水、用电的海水淡化系统、电力系统,小到每个房间的电灯、马桶,任何故障都需要轮机部解决。刘春锋告诉记者:“什么时候船靠港了,脑子里的弦才能真的松下来。”

    每天上午8点,位于2层的轮机长房间就齐刷刷坐满5、6个人,大电、大管、冰机员、常白班维修员,大家把头天晚上轮机部各组仪器设备运转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在这里汇总、商量解决,同时安排当天的工作。刘春锋有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从出海第一天起的工作笔记。哪套设备出现故障进行了维修,哪套设备振动或声音有异常,哪台设备到了容易出问题的周期……

    “离我们作业区最近的港口也有1000多海里,2000多公里,船跑过去也要3、4天。等跑到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了,所以船上的动力系统一定不能出问题。我们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通过每天精心的常规检查,把一些隐患和故障的苗头消灭掉。”刘春锋说。

    17日的卫星视频会议,刘春锋远在青岛的妻子没有参加,没能在视频上看到家人有些遗憾。“她带孩子学琴去了,孩子比我重要。”爽朗的笑声中带着些无奈。在海上工作一出门就是几个月,和许多船员一样,刘春锋能感觉到7岁的儿子跟自己不怎么亲,有什么话都不跟他说。只要在家,刘春锋就每天接送孩子培养感情,可是“每次刚培养起来就又要走了”。

    如今在海上,他又只能用爱远远地守护着他的家,而用更多的精力守护着“大洋一号”的心脏。

    (科技日报西南印度洋“大洋一号”1月1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