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霖,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复杂产品先进制造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市云制造平台与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各类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近200篇,主持或组织制订了3项国家标准(1项已发布)。2000年被评为863计划十五周年先进个人,2014年12月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张霖是一位在国际学术界非常活跃的学者,兼任七个国际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多次受邀担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专刊客座编辑,数十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及国际会议专题研讨会主席,2014年5月当选国际建模仿真学会(SCS)候任主席(President-Elect)。
张霖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的研究与应用近20年,早在2000年,作为863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总负责人,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个网络化敏捷制造平台(CIMSNET),项目团队包括来自全国12所高校及5个研究院所的近200名研究人员,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后来网络化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从事网络化制造的高端人才。2010年,担任国家863重大项目“云制造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首席专家。云制造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手段,该项目由来自全国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的28个单位的300多名研究和开发人员共同完成,取得了一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先进制造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并相继有美国、德国、新西兰、瑞典、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研究团队跟踪研究。张霖及其团队成员通过组织国际会议或论坛、发表学术论文、开展学术交往等多种形式,宣传介绍云制造理念及研究成果,为云制造研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和重视,并在国际上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研长期处于跟踪学习的状态,国内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基本都是由国外学者最先开辟和提出的。张霖并不满足于这种跟踪研究,他认为中国学者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在学术思想上应该有自己的创造。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这一理念。
张霖从事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建模仿真科学与技术。这是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通过建模、计算、可视化等手段,对物理世界进行模拟,从而研究其规律并对其进行改造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其应用几乎遍及所有的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对于科研张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战略思维,对本领域的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认识。鉴于当前仿真研究重应用轻理论的现状,他联合一批国际著名的仿真学者呼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全球范围内仿真学科的发展。针对普遍关心的仿真的可信性等关键问题,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张霖系统地提出了模型工程的思想,为建立更加完善的仿真理论体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在与国外学者的交流和交往中,张霖始终坚持学术上的自信和主动,既保持对对方的尊重,又时刻坚持一位中国学者的独立思考,利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对于学科发展的认识和见解,并向国际同行大力宣传推广中国的科研成就。正是因此,而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尊重,2012年张霖当选国际建模仿真学会(SCS)理事,进入国际仿真届这一顶级学术组织的核心决策层。国际建模仿真学会于1952年在美国成立,当时的名称为国际计算机仿真学会(Society for Computer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 简称SCS),是国际上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仿真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民间组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仿真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也是仿真领域唯一一个全球性的学术组织,聚集了该领域几乎所有的顶尖学者,影响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SCS一直领导并推动着国际建模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及仿真学科的发展。作为理事会中唯一的一位亚洲人,张霖表现出出色的工作能力以及独特的理念和视角,于2013年被推选为学会秘书长,并进而于2014年当选新一届主席,从而将成为该组织历史上第一位来自非欧美地区 的领导人,也是中国学者在仿真领域第一次担任本领域最高国际学术组织的主席一职。这对于扩大中国在世界仿真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张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有机会在一直由西方学者主导的国际学术组织中发挥核心作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得益于中国自身的强大,以及中国在该领域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作为中国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张霖将继续拼搏,为中国创造最终走向世界发挥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