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日前,针对长江渔业发展的困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公司的支持下,提出了全新的“生态渔业”发展模式,以应对渔业当前的挑战。
据了解,生态渔业是针对当前渔业存在的诸多不足和缺陷而提出的全新解决方案,是在现代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基于环境友好和生态和谐的原则开展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新型渔业模式,这种渔业模式以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为首要任务,开展具体的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保护工作,使水生生物群落和特定的水域生态环境相适应,以实现持续、稳定、综合效益显著的一种渔业模式。
“生态渔业不能理解为水产养殖业,不等同于捕捞业,更不等于集约化养殖。渔业生产有养殖、增殖、捕捞等多种形态,生态渔业并不是这些形态的重复或组合,而是基于水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养水保鱼稳生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毕永红说,生态渔业是基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需要的种群合理补充、复壮和维系;是尊重自然、保障系统动态平衡的科学管理;是确保系统恢复弹性和抗干扰能力的必要捕捞;是追求生态与经济协调一致的综合效益和长期效益;是生态修复和保护,对被破坏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是科学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下的适度捕捞;是基于生态健康需要和种群结构稳定的“轮捕轮放”和“捕大留小”;是对捕捞规格和数量均有严格限制的适度捕捞;是确保不同物种种群结构动态稳定的科学捕捞。
毕永红说,为了可持续的长江渔业,一段时间的长江禁渔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长江禁渔的同时,需开展必要的生态修复和水域环境改善工作,同时,要合理规划和布局长江未来的发展格局,明确长江要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减少对水域生态的干扰和破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到实处。
毕永红强调,在长江休养生息取得明显效果后,依然要严格按照生态渔业的理念,开展长江生态保护和渔业生产管理,强化渔业执法,确保长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长江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