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篇论文入选“优博”!
“入选数占全军总数近五分之一,去年我们还入选了3篇全国优博论文”。第四军医大学科研部参谋赵文亮很是自豪。据他介绍,自2003年评选启动以来,他们已入选1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35篇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小小“辉煌”来之不易,背后是这个大学的艰辛探索和一群人的不懈努力。近年来,该校大力实施“精优论文”计划,搭建研究生创新平台,完善优秀评价标准,健全奖励激励机制,探索出“主动发现潜在、长期跟踪优秀、重点培养突出、着力支持拔尖”的人才发现、遴选、培养路子,有效促进了优秀人才成长。
葛顺楠就是其中的“幸运儿”。学校根据科研实际,及时调整研究生资助方案,设立助研津贴、临床轮转补贴等多个资助项目,他是首批受益者。
除了享受政策“红利”外,葛顺楠认为自己最大的幸运是有个好导师,他师从全军微创神经外科中心主任高国栋。高教授是名副其实的“大腕”,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国家及军队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内率先开展微电极引导定向治疗帕金森病术,成功治疗2200多例患者。
“能够入选优博论文,导师的‘师范’作用功不可没。从科研到生活、从行医到为人,他好似一个‘范本’,时时处处‘规范’着我。”细数攻读博士的点点滴滴,葛顺楠心中暖暖的。
导师模范,学生幸运;学生出息,导师欣慰。刚刚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王海昌,说起“得意门生”邓中婵总有说不完的话。“小邓是科研‘女汉子’,发表SCI论文8篇,单篇影响因子高达7.8,赴美留学一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
面对导师的夸奖,回想自己的科研历程,邓中婵有些激动。“科研是个不断有‘惊喜’的旅程,虽然路途艰辛,但每次‘惊喜’给我的能量是巨大的。”
和邓中禅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景达。他在冲锋自己科研“高地”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导师罗二平承担的科研课题。去年,国内首台医用膜法制氧机研制成功,有效解决部队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这一军事医学难题,填补了我军野战环境下生命救治快速制氧的空白。作为参与者,景达感慨地说:“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就是科研的强大‘磁场’。”
多年来,该校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军事医学学科发展建设四个方面研究,力求与国家研究生教育形势“同频率”,与军队发展人才需求“齐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