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医学“危险预警分子”研究新获国际三大共识

    科技日报讯 (记者俞慧友 通讯员梁国清 蒋凯)“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危险预警分子研究上略为滞后。但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均高度重视这项医学基础性研究。为抢占国际学术话语权,我们需要更好的想法,来取得该领域的重大突破。”近日,在长沙召开的“国际危险预警分子及炎症性疾病学术论坛”上,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湘雅三医院血液科教授吕奔如是说。

    “危险预警分子”也叫细胞、组织损伤标志,英文简称DAMPs。医学研究发现,炎症反应从源头可分两类:一种由病原体感染引发。另一种则是由体内某些内源性分子所产生。这类分子可告知器官损伤、病兆,给机体发出警告,并在心脑血管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2型糖尿病等疾病中起重要的致病作用。吕奔团队正致力研究抑制DAMPs释放的关键机制,寻找重要的药物干预靶点。他认为,选择性的找到高特异性和低毒性的药物,抑制DAMPs的释放,或干扰它在细胞外的生物学活性,可使心脑血管疾病、脓毒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得到有效治疗,防止疾病的进展。

    此次会议,中外知名专家除交流了DAMPs在炎症性疾病研究中的国际最新进展外,与会专家还就“危险预警分子及炎症研究”达成三共识,即:减少DAMPs的释放具重要的临床意义;DAMPs不仅在脓毒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能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或进展;DAMPs与病原体可能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来引起炎症反应。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