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海海关对外宣布,在自贸区开展“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作业模式试点,这是对目前自贸区通关模式改革的又一次增效提速,也标志着自贸区23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地。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1年多来,海关以“简政集约、通关便利、安全高效”为重点,建立了一套覆盖通关各环节,便利、高效、安全的监管制度。
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自贸区内海关注册企业已达11720万家,其中挂牌以来注册的6749家。今年前11个月,自贸区进出口货值630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6.4个百分点,高于上海市平均4.4个百分点。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 %,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
昔“串联” 今“并联”
企业通过自贸区海关监管信息化系统发送提货申请,在系统自动生成回执后,企业可凭借提货通知单回执,在货物到达港口、尚未办结海关手续前,直接从港区提箱装货、先行运货进区入库。再在规定时限内(自运输工具进境14日内)向海关办理进境备案清单申报手续。
这就是目前大家熟悉的自贸区“先进区、后报关”模式。和过去传统的“先报关、后入区”的“串联式”通关模式相比,“先进区、后报关”允许企业把提货入区作业与申报备案手续“并联”进行。
上海海关新闻发言人郑巨刚说,自贸区挂牌以来,通过“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批次进出、集中申报”“自动审放、重点复核”“简化或取消报关单随附单证”“统一备案清单”等6项通关便利化改革,大幅加快了物流速度,降低了通关成本。货物入区时间平均从2—3天缩至半天,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一个物流企业平均一年节约物流成本约20万元以上;自贸区报关单自动验放比率已超过70%。
“零干预” 短周期
为了贴近加工贸易企业的实际需求,海关创新工单核销制度,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与海关联网,实现对企业生产“零干预”的单耗核销。通过实时采集企业实际作业工单和进出库申报数据,实现对企业生产的定量、动态监管和库存数据自动比对,使得企业库存差异的认定时间从原来的一两个月减少到一天,库存差值从百分之五缩小到千分之六,大幅减少企业报关、核销业务量。试点企业反馈,采用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模式,可以简化备案、通关、核销等一系列作业流程,缩短订单出货周期,加快商业模式周转,让企业产生更多的利润。
“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仓储企业联网监管”“一次备案、多次使用”等3项保税监管改革制度,实现了海关对物流仓储货物的实时掌控与动态核查,大幅减少企业报关、核销业务量和时间,适应企业内外贸一体化运作需求,满足了区内企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贸易等多元化业务需求。
一道“关” 通全球
AEO(经认证的经营者)管理,这一举措被业界评论,是让企业拥有了一张“全球通VIP卡”。
AEO是国际海关组织近10多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力推的一项措施,也是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的两大制度之一。主要内涵有二:因为每个国家海关都会对它管辖内的企业按诚信分类,其中最高等级的高资信企业能够直接得到互认,企业不用到每个国家再去认证;互认之后,每个国家按照双边协议,进出口贸易中,本国的高资信企业到了另一国,也可以享受最高等级的通关便利。
郑巨刚认为,“一地注册,全国申报”“企业协调员”“AEO(经认证的经营者)管理”“企业自律管理”“企业信用信息公开”“企业准入一站式服务”“引入中介机构协助海关稽查”等7项企业管理改革,实现了海关监管和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自贸区内120家AEO企业同时享有国内和进口国通关便利化待遇,海关通关速度加快了10%;企业通过自我管理发现问题并自主纠正,免于或减轻处罚,初步建立了关企共管合作伙伴关系,引导企业守法自律。
重申报 提效率
12月9日,“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作业模式试点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上海自贸区23项海关改革措施全面落地。
“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作业模式是指:企业登录“关企共用平台”预录入客户端,实现自助式通关,自主如实申报报关单数据,并主动如实申报税款,海关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申报数据进行自动审放一体作业。优势在于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了7×24小时的“在线自助通关”,进一步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在自助一站式通关过程中,企业可主动调取有关数据,申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企业在客户端可实现分批进口货物汇总申报,自主如实报税,集中缴纳,并自主打印完税凭证,通过集约化作业简化手续。这一新模式还和通关无纸化、税费电子支付、税单无纸化等多项其他海关改革相契合,企业在平台上可以完成申报并掌握通关进程,进一步优化通关便利体验。
“这将海关审核把关为主转变为企业自主申报为主,海关事前监管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联动,应税货物通关时间节省了70%。”郑巨刚说,“集中汇总纳税”“内销选择性征税”“自主报税、海关重点稽核”等3项税收征管改革,大幅提高通关效率。
拓功能 促升级
今年4月,上海海关正式推出了1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监管服务制度,在这次发布内容中,除了“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等公众比较熟悉的创新项目外,“保税展示交易”“保税维修”等业务的拓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保税展示交易”制度推广后,自贸区内企业只要符合条件,在向海关提供足额税款担保后,就可以在区外或者区内指定场所开展保税展示交易,先销后税,而没有销售出去的商品还可以再次返区或出口,有利于商品灵活流动。
在保税维修制度正式推出前,区内企业只能开展区内生产出口产品的返区维修,而政策落实后,企业可以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维修订单,业务范围也大大拓宽了。
郑巨刚说,“保税维修”“融资保税租赁”“期货保税交割”“保税展示交易”等4项功能拓展改革,大幅降低企业融资和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活力,推动了加工制造向生产链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要点提示
自贸区海关监管服务改革23项创新制度
一、通关便利化改革
(6项)
1. 先进区、后报关。
2. 区内自行运输。
3. 批次进出、集中申报。
4. 自动审放、重点复核。
5. 简化或取消报关单随附单证。
6. 统一备案清单。
二、保税监管改革
(3项)
7. 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
8. 仓储企业联网监管。
9. 一次备案、多次使用。 三、企业管理改革
(7项)
10. 企业注册登记改革。
11.企业协调员。
12. AEO(经认证的经营者)管理。
13. 企业自律管理。
14. 企业信用信息公开。
15. 企业准入“一站式”服务。
16. 引入中介机构辅助海关开展保税监管和企业稽查工作。
四、税收征管改革
(3项)
17. 集中汇总纳税。
18. 内销选择性征税。
19. 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 五、功能拓展改革
(4项)
20.保税维修。
21. 融资保税租赁。
22. 期货保税交割。
23. 保税展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