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四个无锡”
无锡市科技局局长 吴建亮
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锡柴机亮相国际车展葛金星摄

    2014年以来,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奋斗、开拓创新,为加快打造“四个无锡”和“三地三中心”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呈现出五方面的发展新变化:

    ——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增强。我们始终注重无锡工商业基础优势和开放优势,全面统筹国际国内资源,全力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体系进一步完善,“7+1”产学研联盟不断拓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校企联盟”总数累计达到713个。全国共有28家高校院所在锡设立35家产学研合作机构,无锡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等9个国际合作载体被认定为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总数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

    科技项目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的意见》《市级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实施暂行办法》《无锡市科技计划项目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与农业银行无锡分行签署了支持创新创业战略合作协议,指定农行无锡分行及其七家分支机构为科技资金监管银行,对企业专项资金进行账户监管、用途监督、预警管控等,确保科技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和使用绩效。

    今年1—7月,由我市组织申报并经省科技厅、财政厅审核立项发放“苏科贷”贷款合计达44420万元,占全省总量的37%。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协调落实鼓励科技创新政策,根据市国、地税汇算清缴统计,全市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额25.92亿元,涉及企业728家,同比增长38.76%和11.83%。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我们紧紧围绕“四个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2014年上半年,全市新兴产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合计为4682.88亿元,同比增长16.7%。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正式签约科技项目30多项,总投资额达6.6亿元。全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到位国家、省专项科技资金8.2亿元,项目数419项。

    通过项目实施,迅速转化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在微电子、传感网、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涌现出了集成电路封装、IGBT芯片、MEMS磁性及微纳传感器、干细胞应用、发动机排放控制及汽车尾气净化处理、3D打印等一大批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极大支撑我市相关产业领域抢占领先优势。今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493.04亿元,继续列全省第二位。

    ——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始终强化科技载体质量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形成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与发展新兴产业的创新源头。强化创新平台支撑,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有各类科技服务平台75家,其中省级平台36家,涵盖了我市微电子、物联网、先进制造、工业设计、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了政府投资、企业自建、“加盟”共建等多种模式发展。强化三创载体质量,全市政府主导建设的41家“三创”载体,累计建成面积589.01万平米,载体入驻率达73.38%,入驻科技企业5227家,集聚了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8000多名。

    全市累计建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7家,其中国家级17家;累计建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加速器4家,其中国家级2家;共有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各2家,居全省第一,全市已基本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接力式孵化体系,“三创”载体日益成为全市集聚人才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东方硅谷”建设不断推进。我们始终强化科技工作人才导向,构建要素联动的人才引育体系,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集聚,“东方硅谷”建设不断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深入实施,目前,“530”企业引进了近6000名研究生以上人才,高端人才的引入提升了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其中“530”企业创业者获“国家千人计划”的有78名,占全市引进和培育国家千人计划的75%,获“省双创计划”的有224名,占全市省双创人才的81%。“530”企业与诺贝尔奖得主合作创建研究院,实现了由我市引进国际顶级大师重大突破。

    “530”企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今年前三季度,产生销售的“530”企业690家,实现销售总额达到115.3亿元,其中实现销售超亿元的企业10家,预计今年“东方硅谷”“530”企业入库纳税将近10亿元;预计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20家左右,超过1000万元的预期为180家左右。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在物联网和生物医药领域,“530”企业分别占一半以上,东方硅谷“530”企业已成为我市创新发展的新动力,经济高效、健康发展新优势,远景、元亮、森莱浦、羿飞科技、第六元素、博雅干细胞等一批企业继续推动我市高端装配、光电材料和显示、石墨烯、干细胞产业等专业园区建设,引领我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发展。我们继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示范园区和优势企业为抓手,切实推进企业核心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认真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行动,努力实现专利指标量质并举发展。专利质量有所提高,今年前三季度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51件,列全省第二;大中型企业专利覆盖率达到94.6%。全市13个项目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其中金奖1个,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位列第一。

    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一方面,一批地区通过评审跨入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区域行列。宜兴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锡山区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太湖)国际科技园物联网产业领域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列入首批国家级试点,宜兴经济开发区、传感网大学科技园获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另一方面,已进入试点示范的区域实现了提档升级。无锡市以地级市综合考评第二名的好成绩入选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江阴市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并进入示范培育阶段,无锡高新区、工业设计园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2015年,全市科技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施“八项工程”目标,按照加快建设“四个无锡”和“三地三中心”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释放科技发展活力,解放科技生产力,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尤其是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

    ——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高水平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通过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各类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院等手段,不断完善企业创新体系。二是推进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通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支撑专项,引导企业围绕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和联合攻关,取得一批重大突破,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主动抢占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成果向无锡集聚,加快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一批科技企业、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争取国家和省各类科技项目,努力提升我市在国家和省创新体系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加快储备一批能够支撑引领无锡长远和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四是推进万品开发计划,发挥高新技术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分工开展协作配套,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能力,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研发储备体系。

    ——进一步深入推动创新国际化。一是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继续深入开展与欧美、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和科技园区在无锡设立一批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和国际技术创新平台,全面提升我市承接国际创新成果的能力与水平。推动我市大中型骨干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围绕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强化科技合作,努力提升产业层次。二是鼓励企业积极介入国际研发分工,加大“走出去”步伐,通过联合研发、海外并购和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主动切入国际技术研发的前端和高端领域,加快引进成熟技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相关产业能级,改变技术上“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三是深入组织实施“530计划”,推进“东方硅谷”建设,加快构建海外高端人才更畅通、更灵活、更便捷的创业绿色通道,加速高端创新人才、国际科技资源、先进技术成果向我市汇聚,把无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天堂。四是加快530项目产业化步伐,通过人才的引进带动项目的落户,通过项目的落户推动产业的集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迅速储备一批技术领先、前景广阔、带动力强的高科技企业,着力打造“升级版530企业”集群。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健全财政科技专项和人才资金支撑体系,强化对项目申报立项、中期评估、日常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关键环节的全流程监控,突出对科技项目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发挥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探索科技经费后补助、贴息、跟投等方式,放大政府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的更紧密结合,发挥现代金融的杠杆作用,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二是积极推动无锡产业研究院建设,统筹协调全社会科技研发资源,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面向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加强分工协作和统筹推进,引领产业向高端前端攀升。三是进一步优化科技政策环境,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各类鼓励、扶持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抵扣等政策落实兑现情况的督查力度。四是大力开展科技惠民工程,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推进农业科技超市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启动一批科技示范项目,推动高新技术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应用,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按照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拉高标杆,创新方法,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创造整体质量提升。充分挖掘高含金量知识产权产出的潜力,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拥有发明专利、PCT专利、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等高质量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在保持数量稳定的前提下,加快知识产权质量优化步伐;加快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广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扶持具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开拓国际市场。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全覆盖、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全覆盖、领军型企业成为专利产出大户;加快推进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引导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器、特色产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以及基层乡镇(街道)完善区域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在开展市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域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示范区域,推动强化基层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区域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继续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东方硅谷”引才计划对接,加大高层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高层次中介服务人才落户无锡发展。加快培养省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推进知识产权专业高级、中级技术职称的申报评审工作,为企业配备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继续加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按照国家要求充实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力量,优化各部门、各条线行政执法联动机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预警分析和维权援助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产品、行业、产业的预警研究,畅通维权渠道,形成多元化的维权援助机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