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克 本报通讯员 谭 鑫
12月初的北京已是寒风刺骨。科技日报记者走进正在施工的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现场,了解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地铁公司承建的地铁15标段二里沟站施工项目进展情况。这里自组建以来,秉承高标准,严要求,责任重于能力,重科学管理打造地铁精品。无论是施工生产、安全质量,都严格执行业主(北京市城市快轨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和集团公司的标准化建设。
“戴上安全帽,咱们到现场看看。”在项目经理吴宝华的引导下,记者来到地下十几米深的现场。从地面到施工场地不过十几分钟,记者已经开始冒汗。“现在温度舒服多了,夏天施工恨不得赤膊上阵呢。”据吴宝华介绍,二里沟站是地铁16号线与6号线的换乘车站。施工采用的三柱四跨洞桩法施工,车站总长303米,结构宽为29.4米,两端采用三柱四跨洞桩法施工,中间段采用平顶直墙结构,断面宽为19.8米;和其他车站的两柱三跨相比,这种设计虽然能保证大客流时段通行畅通,但是车站结构跨度更大,施工风险更高;因为要与地铁6号线换乘,增加难度的同时又增加了工程量,对于工期要求也是一种挑战。
“你看前面工人正在施工的地方,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吴宝华边走边介绍。自15标项目部正式进入现场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车站位于西城区和海淀区分界路段与车公庄大街交叉口处,本身就是主干道,由于投标时施工设计为明挖施工工法,需要直接破除地面向下施工,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地上树木品种多而大,带来的施工难度系数直线飙升。对此,他们马上组织项目部各级技术人员多次讨论研究施工工法的可行性,并向业主提出了变更暗挖施工工法,业主也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考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二里沟站施工设计变更为暗挖施工工法,同时附属结构也同样由明挖工法变成暗挖工法。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工法的改变也带来了工程量大,结构断面大,出入口长,管线改移施工周期长的问题。由于二里沟站位于车公庄大街地处市中心,环境复杂,地下施工场地极其狭小,地下管线繁多,其中管径1米的上水管线制约着2个竖井的开挖,管径1.5米污水管线与车站主体5号导洞相差只有微微的1.9米的距离,严重制约着下一步工序的开展。由于两种管线覆土厚度大,管径大,改移距离长,经过业主前期与产权单位多次协调下,积极与路政局交管局沟通,已将1米自来水改移至三里河路上,污水管线正在改移施工。实际情况可能还要困难,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场地有限而标准化建设大打折扣。来到工地你会发现,在狭小有限的空间内,所有的标准化物件都整齐有序地存放着,钢筋加工棚材料的摆放,拌料场摆放的工具,现场各种警示牌,都严格地执行着规定,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标准化的体现。
“我们所有的标准都是规范,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意识已经在技术人员心中生根发芽。”生产副经理张天泽向记者介绍。在这里,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安全要点,“白纸黑字”的宣传方式在项目部收效明显。“这里的技术人员在北京地铁市场已经摸打滚爬多年,他们在盾构施工、明暗挖施工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正因为这些,使得这批经验丰富的年轻技术员没有放松对细节的把握。”张天泽的家就住在北京怀柔,为了施工安全难得回家一次。
项目部书记陈树禹强调:“我们标段是首批通过业主标准化验收,并一直严格要求到现在。在今年也通过了市建委组织的绿色文明工地验收。由于施工场地处在北京市中心,对绿色施工要求高。所有的施工设施采用全封闭系统,用彩钢板外包,设置卷帘门,这里所有的沙土也都放在土仓内,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用实际行动打造北京地铁绿色施工的新样板。”
记者在这里感觉到,如果把项目部比作主战场的话,只有把主战场收拾得利利索索,科学有序,有章可循,方可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