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建荣
前不久,联合技术公司(UTC)继去年荣登路透社“2013全球百强创新企业”榜后,又因两项突破性的环保技术获得2014“R&D 100”大奖。两大奖项的评委认为其众多创新型产品运用了突破性的创新技术,并在各自领域树立了节能高效的新标杆。引人关注的是,这些创新技术的策源地居然是其设在中国的研发机构——联合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有限公司(UTRC中国)。
一家百年企业何以将创新作为公司成长的核心理念?UTRC在UTC各个产业的技术创新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创新提供后续保证的机制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UTRC中国总经理穆里洛·博尼利亚博士。
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导向
“请叫我白沐凡。”穆里洛·博尼利亚在递过名片时,告诉我他的中文名字。
没有开场白,白沐凡直接将话题拉到UTRC是如何使企业保持“新陈代谢”,并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动力。
“联合技术公司在创新发展当中,一直追求可持续的、更加环保的节能技术。与此同时,我们也一直密切关注着市场的商机和需求。”白沐凡告诉记者,相比于研发机构,他更愿意将UTRC定义为提供技术方案的公司。
“以UTC旗下的开利空调推出的最新冷水机组为例,这个产品的研发团队就在中国,我们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建模技术来研究机组如何能够更加合理和高效利用能源。我们一直密切关注中国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利用全球的研发资源,来支持本地的研发,从而能够真正把研发能力和市场结合起来。”白沐凡进一步解释说。
今年,UTC旗下在暖通空调行业居领先地位的开利公司陆续推出10多款针对商用和轻型商用市场的新产品,这得益于UTRC中国提供的技术方案,其核心是提升能效并降低对环境影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降低能耗对环境影响,建设绿色节能建筑逐渐成为共识,中国政府和建筑行业正不遗余力地设法平衡新建和改建建筑及基础设施的相关需求。”白沐凡说,UTRC关注到了这一趋势,并将延续其在创新和研发方面的优势,推出更多高效节能的技术解决方案。
多元化、流程化的创新思维
“UTRC中国是中国首家全外资研发企业,但并不意味着UTRC在‘单打独斗’,我们一直在利用全球强大的研发资源,解决中国市场的需求。”白沐凡称之为多元化思维,他还以自己及其团队为例来强调多元化对创新的影响。“我本人来中国前,在巴西工作了3年,在英国工作了5年,在美国工作了16年。我所领导的由45名研究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分别在超过10个国家工作或学习过。他们的专业背景涉及建筑与热系统、流体力学、决策与控制系统以及机械系统等等。多元化的人群背景使我们更有能力将想法变成现实。”
在UTRC,任一科研人员或研究小组都可以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课题或计划,尽管很多课题看起来和公司的产品并没有多大关系,但只要这一课题在未来有可能向产品转化,依然会得到资金支持。同时白沐凡强调,UTRC有完善的流程为创新提供保证。
“比如,创新启动阶段员工和工作小组一共发起10个方案,经过研究后可能只有3个真正进入公司的研究储备计划,最后真正进入研发流程并形成技术方案的只有一个,而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平台和流程去控制。”白沐凡认为,科学有效的流程不仅能确保研发的计划性,还有利于获取竞争优势。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技术创新和商业价值的有机结合。
此外,为了确保方案可行,UTRC还采用高效的电脑建模技术,在很多产品上安装了感应器进行大数据分析。“这应该是UTRC最独特的机制,依靠流程来管理创新。”白沐凡说。
与中国转型同步的创新理念
在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常态的背景下,转型升级成为诸多制造企业化解高成本压力的唯一出路。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制造业回到美国去”,UTRC会撤离中国吗?
“我们可能会做出很多改变,但立足中国、为了中国、服务中国的思路不会改变。”白沐凡说,在他看来,新常态对UTRC而言,是个“最好的时代”,无论是中国的城镇化还是商用航空业都将带来很多机会。“全世界只有16%的人口坐过飞机,这本身就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
“我们已经制订了一个新的五年规划,未来UTRC将以建筑和能源的高效利用,还有高效制造作为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这一思路和中国自身的战略规划是相契合的。”白沐凡说。
“我们还关注到了中国的阿里巴巴和小米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看到中国的民众是怎样通过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互动的,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思考方向,我们希望能够让中国居民和建筑中的装置进行合理的有效互动。”白沐凡表示,在全要素时代,UTC将与中国一起以创新为驱动,紧跟市场和商机需要,积极走向新的方向。
事实上,UTRC的同步转型已体现在与中国的研发机构合作上,比如2007年UTRC与清华大学一起建立了联合研究院,近年来也与同济大学在高层建筑设计和软件工程方面进行了很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