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育高附加价值产业创造高新就业岗位,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的目标,促进技术、资本与企业家等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深度聚合的经济范式。”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2014年年会上,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理事、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中心副主任房汉廷介绍,科技金融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创新驱动发展工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已经走过了相当长的历程。
现在,科技金融已经作为创新驱动的一个重要格局。政府资源配置、市场资源引导、创新激发等方面,都把科技金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些现象都说明科技金融有力量,能起到驱动创新的关键作用。
“企业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本”
“科技金融的工作有几个范式,第一是创新活动的融资行为;第二是技术经济范式。一个经济模式的变动重点是由技术和金融两个共同推动,叫双轮驱动。同时,科技金融还是一个科学技术资本化的过程,任何一种技术、知识能不能转化成赚钱的工具,而且能将投入者和受益者变成同一伙人。”
房汉廷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就是创新经济增长函数。“这个创新经济增长函数是由四大要素决定的。一个要素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拥有多大的技术资本含量以及利用的份额。再就是金融资本数量以及转化成创新资本的份额,还有企业家的数量以及创新企业家的比重,同时还有一块社会资本。”
从技术经济范式来看,18世纪前,有重大技术的发明,也有科学的发现,但是它对经济的贡献是缓慢的。这里面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技术没有资本化。如果技术资本化了,才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从金融经济范式来看,技术一旦相对成熟之后,大量的金融资本就会涌入,涌入之后就会推动整个产业的扩张和企业的几何级数的增长,然后形成快速发展,当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泡沫化,当泡沫消化之后,它又会进入稳定的成长期,再迎接下一次革命。
“我要特别提到的是企业家经济范式。”房汉廷表示,我们都知道,科技金融这四个字里面就包含着科学技术、金融。企业家这个技术经济范式常常被忽略。企业家是什么?企业家是土地、劳动、资本之外的第四要素。他是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他是把新要素拿入到生产领域的搞创新的人,他是利用开发创造机会的人。
“其实有很多研究已经证明企业家本身是一种资本,企业家已经不是一种所谓的配置要素。”房汉廷说,欧洲从技术到人的素养、科学活动的发展,包括金融的发展都不比北美差,但是为什么它的经济比北美要差?整个总结下来,缺了一块,就是企业家。还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企业家是一个资本,作为一个资本要素,一打开之后,社会就知道将来会怎么办。
从一向对全球创新最活跃的23个经济体的观察来看,资本与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都在15%以内,剩余的85%的贡献是由资本化的技术、创新资本和创新企业家贡献的。我们从这个观察就可以看到,传统的两大要素,劳动和资本已经是余值化,真正的主力是技术资本、创新资本和企业家资本。
“简单来看,如果一个经济体是一个三角体,我们把技术比作长边,把创新资本比成宽边,把企业家资本比成高边,长×宽×高这就是类比化增长,只有技术、创新资本、企业家资本三家合一,才可能创造一个类比性的三维增长。”房汉廷这样说。
支持创新的资本有多少
中国可资本化的技术规模大体有多大?房汉廷介绍,1991年国内专利申请受理45686件,申请授权21395件。第二个十年就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一些令人可喜的产业或者企业,2001年国内专利申请量有16万件,申请的授权量接近1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万件,授权量1万多件。到2013年,专利申请受理是237万件,专利的申请授权是131.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的授权申请是82.5万件,授权量20.8万件。
这就不是一般的量级的发展。“我们都知道,20.8万件的发明专利,大体上跟美国接近了,美国不过就是25万件。过去,我们跟美国是不存在可比性的,现在就具有了可比性。”房汉廷介绍,从这个意义上说,从191年到2013年,我国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整整增长了50倍,接近翻了6番,整个国际的情况是翻了两番。“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现在在技术资本化方面应该说是具有了一个相当数量的条件,我们有这个资本可以做。”
支持创新的资本有多少呢?2013年,我国GDP折算后约为9.24万亿美元。房汉廷介绍,国家的净资产大概310万亿,居民资产148万亿,非金融企业的净资产接近80万亿,金融部门是42000亿。这其中有多少能够转化成创新资本呢?大概是4万亿,占整个国家资产净值1.29%。
如果把企业家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本,我们国家这一资本的发展情况如何呢?根据今年2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一份名为《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注册资本(金)96.88万亿元。其中,小型微型企业1169.87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纳入统计后,小型微型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4.15%。房汉廷介绍,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0多万户,微创客1000万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31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的在孵企业70217家。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新的支持方式
长期来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是困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科技成果仍然躺在大学、科研机构的保险柜和书桌里,没有变成知识,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东西。国家要真正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过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把创新科技成果通过一种方式,能够高效的转化成企业可以应用,可以得到转化的产品。实现从一个研究成果的样机到企业转化过程中的产品,到一个真正走向市场的商品,这样一个过程靠传统的支持方式不行。
“我们调研了很多专家和行业从业者,他们一致认为,在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融资难是第一难题。”科技部条件与财务司科技金融处处长沈文京介绍,在谈到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时,超过51%的被调研对象认为是融资难,就是没钱。让企业家投,他怕风险大,不敢投。创业者,搞研发的这些人,家底有限,他也没钱投。所以,成果转化这个环节是非常缺钱的环节,风险大、看不准。
同时,一个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可能意味着一批生产原有产品公司倒闭。如果银行家、投资家看不懂趋势,投资了一项技术,在新技术出来时又不能及时转型,他们的结果和命运是什么样?为了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本、包括民间资本来了解,科技成果和相关产业知识,科技部建立了科技成果库,有大量的科技专家把科技服务体系完全覆盖到金融服务上,这实际上就是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做了一个婚介所。”沈文京说。
沈文京介绍,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今年进行了两项重要工作。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改革,允许科技成果创造的单位拥有科技成果的收益权和转化的决定权。准备先行先试一年,然后再逐步推广。第二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是9月末启动和实施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转化是市场机制,形成一个全社会支持和创新的氛围,搭建一个普惠制的政策,让所有的企业、让所有服务条件的项目都能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