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
中国网坛一姐李娜因伤退役,令众多“粉丝”扼腕叹息。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职业运动带来的“伤痛”。请关注——
对职业运动员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己的伤病。由于长期高强度的训练、比赛,运动员的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甚至留下后遗症。这不但需要医生和运动员对运动伤痛的重视,也引发了运动爱好者对于运动伤痛的关注。当今社会提倡全民健身,百姓不但要运动,更要重视运动带来的伤痛,避免运动损伤发生。
“小伤”可能酿“大祸”
在今年的仁川亚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左手大拇指不慎受伤,大拇指以及半个手掌都出现了淤青。
戳伤、扭伤、崴伤等都是运动中最常见的急性损伤。大家有一些“冰敷”“药酒”“按摩”的缓解小秘方。但很多人忽略了戳伤、扭伤会引起身体内部炎症,其实应该进行系统的康复用药,比如配合服用抗炎镇痛、保证休息、避免做一些让受伤处承受压力的动作,这样才能将炎症彻底扼杀,达到迅速镇痛。不然,即便扛过疼痛,但炎症的存在和迁延,最终将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陷入周而复始的疼痛“泥沼”。
“对于抗炎镇痛药也需要进行安全的选择,尤其是过往有肠胃病史的运动员就更需重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郭秦炜教授举例说,苏格兰足球运动员弗莱彻就因队医为加快康复滥用消炎药,全然不顾胃肠道安全因素,最终使其患结肠炎,让弗莱彻几乎告别运动职业生涯。
实际上,传统的抗炎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而COX分为两种:COX-1是结构酶,对胃肠道有保护作用;COX-2则是诱导酶,仅在炎症等情况下才大量表达,导致疼痛、肿胀等炎症反应。传统的抗炎镇痛药无法区分二者,抗炎镇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损伤消化道。所以,既要有效抗炎,又要快速镇痛,还要不伤肠胃,做好其中的平衡非常关键。应用选择性诱导酶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在抗炎镇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全胃肠道安全性。
术后疼痛让人“崩溃”
叱咤赛场的体育健儿们由于长期饱受锻炼、比赛等高强度的运动,导致机体损伤非常严重。通常在退役时已动过多次骨科手术。
现年45岁的阿根廷名宿巴蒂斯图塔曾效力于多家意甲豪门,有着辉煌的职业生涯。可退役后,职业运动生涯带给他的伤痛几乎让这位球场上的战神几乎“崩溃”。他透露,由于软骨以及肌腱早被磨光,退役后曾因无法忍受术后疼痛甚至有了截肢的念头。
巴蒂截肢的想法和感受其实是很多骨科手术患者的内心读白。由于长久以来对于疼痛的错误认知,很多患者术后担心止痛药产生依赖、成瘾的副作用,还有的人因害怕而术后疼痛,就减少康复运动,导致术后关节强硬、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出现。
“其实随着现在医学的快速发展,手术已不再像想象得那么可怕,术后的快速康复也逐渐成为可能。”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分院副院长唐佩福教授指出:手术引起的急性创伤性疼痛发生快、程度剧烈,临床对疼痛的治疗要求为起效迅速、抗炎镇痛作用强大、且不能影响伤口的愈合。许多骨科手术已开始应用了多模式镇痛和联合镇痛,已能让术后90%的患者获得无痛或者微痛的术后感受。“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以抑制术后大量产生的炎症因子,发挥双重镇痛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恶心呕吐、便秘、成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实现效果好、副作用小、无成瘾性、综合利益高、舒适的镇痛效果。”
神经疼痛堪比“酷刑”
终于从埋藏在神经深处的慢性疼痛中得到解脱,举重冠军才力去世了。对于这位开朗乐观的冠军来说,退役后的5年是他一生中最郁闷而漫长的时期。这位获得60个冠军头衔的亚洲大力士没有任何外伤,却要常常经受疾病带来的“火烧、电击、针刺”的折磨。
举重选手挺举起杠铃,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摘得金牌,但他们也许要靠更多的毅力走完慢性疼痛的若干年。目前我国约有9000万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亟待关注和治疗。
据解放军总医院于生元教授介绍,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是最常见的两种疼痛类型,其他还包括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主要以灼烧或火烧样疼痛、电击样痛、针刺样痛、撕裂样痛较多见,甚至还存在麻木、蚂蚁或虫子爬过的感觉。
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形式多样,诊断率和治疗率都很低,多数患者服用传统的止痛药往往疗效都不理想。因此,于生元建议患者在出现以上症状的时候,及时到疼痛科、神经内科向专科医生求助,获取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案,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运动伤痛轻者伤筋骨,重者攸生死。近年来,全国权威跨学科专家就运动损伤造成的疼痛提出“绿色镇痛”的新主张,专家一致认为,疼痛是可以被管理的,需要通过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镇痛方法,来争取效果好、副作用小、无成瘾性、综合利益高、舒适的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