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闻进行到底
文·本报记者 刘晓莹
进入冬季,流感高发,不少人出现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就算没有医生的处方,一些人也会主动吃上几片抗生素,但若遇到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超级细菌”,无论什么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都将失效,甚至一些“王牌药物”也面临困境。
得益于抗生素这一伟大发明,由细菌引发的疾病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绝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超级细菌”却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对许多抗生素都有耐药性,已经把人类逼到了近乎“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如何打败“超级细菌”,已成为世界临床与科研的最大难题之一。日前,英国皇家病理学院(Royal College of Pathologists)院士柯哲奇(Peter Hawkey)来到中国,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应对对抗生素具有耐药的‘超级细菌’,我们需要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抗生素使用监管机制。”
——新闻缘起——
与抗生素“拉锯”诞生“超级细菌”
“异常聪明活跃而又充满斗志”的细菌会产生无数新的耐药机制而让人类无所适从。柯哲奇告诉记者,事实上耐药性细菌一直存在,并且随着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而进化出更强大的耐药性。也就是说,从抗生素出现时起,就展开了与细菌的“拉锯战”,在拉锯战中一个个“超级细菌”诞生了。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全世界只有5种新的抗生素问世,过去的10年也只出现了两种新的抗生素,尽管科研人员一直在寻找和研制新的抗生素,但人类在发现新的抗生素这件事情上是有一个限度的。”柯哲奇说。
世界卫生组织今年5月发布首份抗生素耐药性检测报告指出,抗生素耐药性正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健康。世卫组织主管卫生安全的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坦言,若不采取紧急协调措施,可以治愈的普通感染和轻伤等或再次具有致命性。
“现代人的人员流动、食品流转等因素为抗生素耐药性提供了较快的传播方式。”柯哲奇认为已有的抗生素已经无法应对日益猖獗的细菌,而新的抗生素又无法跟上更加强大的新细菌形成的步伐,这些因素都令应对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超级细菌”和滥用抗生素问题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核心关注——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狙击细菌耐药性
数据显示,只要临床不滥用抗生素,细菌耐药就会有所缓解。“不过现实是如今的‘超级细菌’名单越来越长,我们只有及时掌握一个时间段抗生素耐药情况的整体变化趋势,才能有效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柯哲奇说。
据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孙静介绍,为了帮助医生对抗生素的使用作出正确判断,帮助微生物和医院感染控制专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需要将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耐药和感染发生的信息整合在一个医生、药师、微生物和医院感染控制专家共同使用的信息共享和分析平台上,并随时提供由平台对共享信息进行的相关分析、统计,进行风险预警和趋势报告。“英国在某些地区、医药集团和医院层面已经做到了上述信息的整合和实时监测分析,并可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这样的事前监管机制,可以让医生、药师、微生物和医院感染控制专家对高风险病人的治疗和对感染暴发的控制提供协同意见和措施。”孙静表示,“通过这样的监管机制,可以很快知道哪些病例存在高风险,并可以据此找到这些病人,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率。”而我国无论是医院还是地区层面,对抗生素的使用大都还停留在事后监管阶段。只有少数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开发了仅供内部使用的类似信息共享和分析平台,做到了事前监管的实时监测分析。
人类如何面对“后抗生素时代”
70年前,当抗生素类药品没有问世时,人类一旦被细菌感染就很容易死亡;但在抗生素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如果继续滥用,终有一天将会导致人类本身对所有抗生素药品具有耐药性,人们同样“无药可用”。这就是所谓的“后抗生素时代”。
此前有相关人士公开表示,药企不愿投入研发新的抗生素与“后抗生素时代”的来临有着直接关系,对此柯哲奇并不认同。“对药企而言,研发一个新的抗生素和研发一个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一样昂贵,而病人最多只会服用一到两周的抗生素,接下来几个月甚至几年也许都不再需要,即便这样仍然有可能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糖尿病患者却需要长期服用糖尿病药物,且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他说,“药企也需要衡量投
入与产出,这就不难了解为何它们不愿去研发新的抗生素类药物了。”
那么“后抗生素时代”如果来了,我们是否真的束手无策呢?
日前,荷兰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研发出一种新药,可以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外部将其瓦解,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耐药性的产生。这种新药强化了抗生素在MRSA表面细胞膜的附着力和破坏力,由于其原理是从外部破坏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不大可能”对其进化出耐药性。
同样针对细胞膜,今年6月,英国的研究人员与四川大学等机构共同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类被称为脂多糖转运蛋白的物质,在构建细菌表面难以渗透的脂质外膜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利用这一成果,未来有望开发出以这种物质为靶点的药物。这种药物无需进入细菌内部,只需阻断细菌外膜的形成,就能将其杀死。
这些对“超级细菌”耐药机制进行的针对性研发,都考虑到了细菌耐药机制复杂多样且随时发生的特点。
——专家观点——
我们需要全球范围内抗生素使用监管机制
打败“超级细菌”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注并积极采取行动。柯哲奇表示:“近年来各国及国际机构都在努力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他告诉记者,今年的G7峰会上,抗生素耐药性已经被纳入讨论议题,英国发布了《抗生素耐药性五年战略》,欧盟也花了很多钱监管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研发新的抗生素。“但是目前还缺乏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抗生素使用监管机制,我们需要一个全球范围内使用抗生素的公开记录,记录每个国家的抗生素使用情况,然后与其他国家信息共享,这样有助于为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严重的国家提供帮助。”
中国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同英国驻华使馆于今年8月共同启动了一项政策合作项目,作为该项目英国方面的技术顾问柯哲奇此次来到中国,就是希望能够与中方专家进行进一步讨论。“希望通过两国的合作,借鉴英国对抗菌药物使用和微生物耐药及医院感染控制的监管经验,为中国建议一个实现实时监控评价分析的事前监管机制,建立医生、药师、微生物和医院感染控制专家协同工作的平台,从而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率和医院感染控制效率,更好地遏制微生物耐药。”柯哲奇说,“该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当中,研究成果最早将于明年4月发布,届时,它的适用范围将包括11家纳入试点的医院。”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并不像目前西非国家暴发的埃博拉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显现得很快,它往往是逐步显现的,就像气候变化一样。我希望在对待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上,我们也能够有足够的认识,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对整个人类也像是一场战争一样。”柯哲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