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普通猴子吃果子 这种猴子吃叶子
基因组研究揭示金丝猴演化历史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怡)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一只雄性川金丝猴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结合功能实验和宏基因组分析,揭示了灵长类植食性适应的分子机制,并阐明了金丝猴属的起源和演化历史。该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2日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金丝猴又称仰鼻猴,是一群濒临灭绝的庞猴亚科,由于适应了食叶性,主要以叶子和种子为食,而不是将果实和昆虫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所以它是研究灵长类动物饮食进化的一个重要模式生物。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明及其团队通过对一只雄性川金丝猴146倍覆盖度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并以30倍覆盖度对3个相关物种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进行了重测序。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基因测序,鉴别出促进毒素分解、改善能量代谢调控,以及促进共生微生物消化的遗传适应机制。

    根据比较分析结果,亚洲庞猴亚科从脂肪酸中获取能量以及降解外源性物质的能力增强。研究人员找到了一些证据,证实编码一种重要分泌核糖核酸酶的庞猴亚科RNASE1发生了功能进化。分泌的RNASE1可以消化来自共生微生物的高浓度细菌核糖核酸。

    研究还证实了北部物种(川金丝猴和黔金丝猴)与喜马拉雅物种(滇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约在160万年以前发生了分化;北部物种形成时间约在62万年前,喜马拉雅物种形成时间约在15万年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