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2018》:科幻在 现实之上
刘慈欣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乐享悦读

文·刘英团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人们必会将目光转向未来。2018年,人类世界会怎么样?在《2018》中,中国科幻第一人、九届银河奖得主刘慈欣成功地将极致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并对未来的人类社会规则进行了精彩的假设。譬如,人类社会拥有了可以改变基因延长寿命的技术,通过延基,人类寿命可达300年。这项技术在五年前开始商业应用,现在却演化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社会和政治灾难,原因是它太贵了。在这里,一个人的基延价格相当于一座豪华别墅,只有少数人能消费得起。譬如,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极其庞大,实体货币逐渐废除,虚拟货币正在兴起。不但如此,虚拟的网络国家还在提出申请加入联合国。在这种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人心动荡,前途未卜,男主角盗用公款准备延基,而正当他打算向女朋友坦白自己只筹集到一个人延基费用的时候,却发现女朋友早已打算利用另一项技术——冷冻,休眠到100年以后……

    现实在荒诞的科幻之上,正如很多人都说过的一句俗话,“现实比小说更荒诞”。刘慈欣的作品对现实的反思,对权威的批判,为看似天马行空的科幻世界注入了关于人性和道德的严肃思考。手捧刘慈欣的最新力作——《2018》,我不得不为刘慈欣丰富的想象力所叹服。这部作品所展现的是我们的文明在宇宙中所能经历的一切,苍茫寥廓而又细致精微。黑暗的森林有严酷的法则,也有生存的希望。刘慈欣带给我们的震撼、感触和思考,在这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尽管有不少论者批评刘慈欣的作品缺乏“人文关怀”,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智慧,什么诗意,什么信念,什么道德,什么宗教,什么文明,在刘慈欣笔下都成了随时可以舍弃的尘埃和慧尾。但是,正如南方都市报的罗金海先生所言,“纵观整个科幻世界,包括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这样的大师,也没有留下特别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他们心中,个体已经被族群所代替,族群就是个体。”所以,“不必强求一个科幻作家去挖掘人的内心,这是严肃文学界在做的事情,他们有一个上百万的创作群体,并且占据了文学主流语境。科幻是飞在天空的航天器,不必要求它像甲虫一样在地上爬行。”

    科幻文学是人类非理性又不合逻辑的荒诞图景,作者所表现的是荒诞中的现实,又是现实中的荒诞,让人们不得不沉入到深邃的哲理思考中去。在《2018》中,刘慈欣把破碎的现实案例用真实的环境组合成一组真实的情节,穿越时空、时间、在本质上是自相矛盾的,甚至是对立的冲突的。但是,这正是人类困境时所作的异于常态的表达,把扭曲变形的现象组合成现实的主题,把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情景、放大和缩小描绘,用夸张、荒诞的形式让人们从麻木的现实感觉中分离出来,并试图恢复人类对生活的感性、感觉、触觉在虚构中重新创造一种新的视觉秩序。读完刘慈欣的《2018》,我一直在想,一个良性的社会,一个良性的社会生态环境之下,人们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人们也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人性不能丢失,人性的光芒不能磨灭。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