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网络化:绿色轨道交通发展新趋势
□ 本报记者 冷德熙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的特点。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出现网络化发展的新趋势。记者从10月25日闭幕的“2014两岸四地城轨交通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等城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的地铁等轨道交通正在向网络化方向迈进。

    我国大陆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截至目前,国家已先后批复37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里程超过6700公里,总投资1.6万亿元。从“十三五”开始,我国将进入几十个城市同时建设城轨交通的大规模发展阶段,2020规划线路长度1万多公里。

    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年均新建里程几百公里,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现在已有21个城市建成投入运营的城轨交通里程超过2700公里,每天运输乘客超过2000万人次,年客运总量达到110亿人次。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和运营线路的快速增长,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日益明显,比如全网统筹规划布局,多线同期建设,多主体同时参与,网络级运营组织和网络资源共享,城轨交通与城市发展互动,多种公交一体化发展等等。与此同时,深圳、南京、重庆、天津四市的网络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几年之后将有大批城市进入网络化时代。

    根据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地创新工作思路,以适应发展需要。

    首先是要创新思维方式。城轨交通网络化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线路式发展思路,向网络化发展理念转变。一直以来我们对网络化发展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囿于单线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局限,未能深入地对多线网络进行通盘考虑,造成网络功能的缺失。因此,要把思维方式从单线指向转变为全网统筹,主动从网络设置单线而非被动由单线形成网络,既要深入研究城轨交通自身的网络特征,还要注重研究城轨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公共汽车网等外部网络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发挥网络效益,提高系统效能。

    其次是要创新工作机制。城轨交通网络化发展正加速推动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由重建设规划轻线网规划向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并举并重转变;建设模式由传统分散式向集约系统式转变;运营管理由单线分口式管理向网络化统筹式管理转变;监管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数据管理由信息分散向集中共享转变。因此,要全方位创新工作机制,围绕网络化发展这一核心,全面统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彼此有机衔接,相互促进,以适应城轨交通网络化发展需求。

    最后是要创新技术产品。实现城轨交通网络化发展,需要具有网络属性的管理设施与功能系统。要根据网络化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加快技术产品创新和标准制修订,探索多线路车辆基地、控制中心、主变电所等大型设施共址合建的成熟技术,研发满足网络协调指挥、票务管理、信息化服务等各种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从而为城轨交通网络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