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科技强医 人才兴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技兴院实现跨越发展纪实

    ①“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纵向课题验收

    ②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届科技大会一等奖获得者国医大师尚德俊教授领奖

    ③“大师风采薪火相传”系列讲座,国医大师张灿岬主讲讲座

    始建于1955年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全国建院较早的中医医院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医院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也是山东省唯一一所省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自医院开诊以来,医院不断创新理念,攻坚破难,冲破藩篱,经济效益每年递增,医者仁心的社会形象遍誉齐鲁,绘就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医院现为高血压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考试工作基地、山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首批“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全国教科文卫体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目前,医院东西两院占地总面积178亩,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64亿元;设备总值3.93亿元;总资产15.64亿元。现有临床一级科室26个,二级科室18个,医技科室8个,专病门诊40个,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6个。其中,卫生部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1个,形成了我院重点专科龙头优势和品牌效应。年门诊量18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2.4万余人次,开放床位1161张。

    半个世纪历程,“科技兴院”结出累累硕果

    科研立项成果丰

    医院坚持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科研工作路径,从优化临床诊疗方案、规范临床诊疗技术、探索临床诊疗路径、解决临床难点问题、提高临床防治能力等多环节入手,规划专项研究领域,引导开展了系列科技创新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间,顺利完成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工作,立项课题取得较快增长,主持国家级项目90项,省部级项目102项,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研究经费支持近4000万元。目前,正在组织填写“十三五”省科技发展规划前期调研项目信息,已完成了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肺病学、肿瘤疾病及糖尿病等优势研究病种的信息采集工作。

    同时,医院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十二五”期间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显著增加,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8项,其他各级各类科技奖励73项,医院还注重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和应用,推广中医适宜技术30余项,培训基层医生1000余人,受益群众近20万人次。

    重点学科成绩斐

    以医院的重点学科建设为重要抓手,完善医院科研内涵建设,扶持重点学科做大做强。“十二五”以来,医院共投入近亿元经费更新升级大型医疗设备,购置了东芝320排多层螺旋CT、飞利浦3.0核磁共振、柯达和东芝CR、DR处理系统、美国GE-LOGIC7数字彩超等国际先进的医疗科研设备,搭建了一流的诊疗技术平台;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不断改善医院中心实验室,投入400多万元,添置了相关仪器设备。此外,投资2000余万元,医院全面更新换代了医疗信息化系统,保障重点学科建设的硬件支撑。

    截至目前,医院拥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8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获得国家及山东省拨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专项经费3000余万元,为我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依托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中医心病学科在国内已具有较大影响;中医内科学具备了教育部重点学科建设标准;中医脑病学、肿瘤病学、妇科学、儿科学等11个学科,从规模、人才团队、临床及科研能力上,均居于省内中医药领域龙头地位,在国内同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十二五”以来,医院用于重点学科人才培养的经费逐年增加,相关博士攻读、外出进修考察、参加学术交流,以及出国深造的经费近200万元;共引进和培养博士、硕士80余名,医院拥有了泰山学者岗位3个,全国名中医继承指导老师39人,山东省名老中药专家4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2人,省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6人,博士生导师58人,拥有了国内同研究领域内有一定影响的领军人物,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结构合理、专业覆盖全面的科研骨干队伍。

    基地平台建设高

    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医院科研平台取得了全方位发展。目前,医院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审查伦理平台通过了国家验收并颁发证书;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共享平台通过了第一阶段评估验收;医学检验中心通过IS01589认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有14个专业具备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资格;在科技厅领导大力支持下,依托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平台”项目,“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落户医院;建立了高血压文献信息数据平台,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可通过网络平台向行业开放;初步搭建了临床科研方法团队及平台,具备设计和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成立了临床数据管理研究室,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操作规范。近期,医院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还成立了国内首个专门研究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高血压病研究所。

    临床研究步伐快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是国家振兴和发展中医药的重大战略创举和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科研组织模式的有力举措,其建设目标就是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临床科研创新体系,在重大疾病防治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国内唯一承担重点研究高血压病的基地建设单位,根据“打基础、建机制、谋长远、见成效”基本建设思路,以重点病种研究为核心,以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为主体,以中医临床科研规范、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两翼,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重点病种研究提出了高血压“肝肾失调”病机理论,构建了“从肝肾论治高血压”的学术思想体系,在国内率先提出中医“血脉”理论指导高血压血管病变防治思路、方法和技术;建立了高血压病中医相关文献数据库;形成了社区高血压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和高血压中医功能社区的建设与管理新模式;形成了提高收缩压和脉压达标率的中医药综合降压方案,并为高血压病的诊疗指南提供了高级别循证证据;形成了高血压病耳穴贴压技术规范;牵头组织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方案和门诊临床路径;主持编写形成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专家共识(草案)》;获得了4个治疗高血压的医疗机构制剂,获得发明专利2项;研究了《高血压常见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提供了该病中医证候的测评工具;选择高血压病不同证候患者及疾病动物模型,开展了不同证候的代谢组学及网络生物学机制、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及中药提取物抗高血压血管重塑机制的研究。目前,医院已承担高血压病中医药治疗的课题22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6项、厅局级8项,基地科研专项10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9篇,出版著作2部,较好的发挥了基地的科研龙头带动作用。

    创新科研管理机制 适应医院发展需求

    科学研究是创新中医药知识和推进医院发展的根本动力,医院确立了以基地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人才为核心、以学科为依托、以临床研究为纽带、以信息平台为载体的科研工作思路,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发展。

    “十二五”期间,根据医院科研发展需求,健全和完善了科研管理制度,修订了科研经费使用及重点学科学术交流等相关制度,制定了《科研课题结题和立项原始资料审核及查重检测的规定》,针对以往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重立项、轻结题”的问题,完善科研质控工作制度及人员职责,建立了以评估为基础的过程管理模式,确保研究工作沿着科学、规范、合理的轨道运行。

    同时,医院加强科研道德和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成立了医院科研道德与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营造公平竞争的科研氛围,强化科技人员的学术道德意识,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的学术诚信度。

    培育研究潜力项目、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是该院长期以来不懈的追求。

    医院十分注重科研投入,一方面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科研支撑条件,为医疗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临床诊疗和研究环境。另一方面,为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项目,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围绕基地重点病种研究、重点学科建设等,医院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了相关研究课题84项,其中,设立了基地科研专项课题11项,重点学科专项课题43项,院级课题20项,相关专项资金近400万元。同时,医院还设立了“晨曦计划”,旨在加大临床青年医师培养力度,为其创造学习深造的良好条件。

    为了加快医院科研步伐,加大学术活动的力度,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按照科研学术活动计划,医院结合重点学科、名老中医工作室等实际情况,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各类学术报告会、讲座以及研讨会近百场,开展了“大师风采 薪火相传”系列讲座,进一步扩大学术活动的规模和影响。

    强化基地建设共识、形成医院科研高地,是科技强院的成功之作。

    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中,医院以基地作为“学术研究特区”“人才培养特区”和“机制政策特区”,初步形成了适应基地持续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的科学管理框架,确定了医院年业务总收入千分之三作为“基地业务建设专项经费”,与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北京阜外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术机构,围绕高血压研究,开展了人才培养、联合申报课题、文献整理、实验室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彭伟 张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