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朝胜观察:种
当农民不能依靠土地养活自己和全家时,这片土地就交织许多爱恨情仇酸甜苦辣。

    头天,打电话给北京的领导请了假,次日一早就奔机场搭乘早班飞机,下午就走在了既没有沥青、也没有水泥、甚至连石子都没有的淮北田间小道上。

    年初,在淮北农村当农民的亲家老陈,在我的鼓动下,把已经长出来的麦苗全部铲掉,重新起垄栽种了紫山药。之后,亲家父子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亲家母在家一手带着两个小孙子、一手在紫山药地里打理。一家人紧密地团结在紫山药的周围,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转眼就是七个多月,眼见得天气一天天地降温,亲家公掰着指头算,还能生长半个月左右,这时节应该是紫山药生长最快的时节了,多长一天都是好的啊!

    这事儿因我而起,朝胜的心也时常挂在亲家的紫山药地里。几个月来一波三折,这紫山药种得我也是牵肠挂肚!先是组培苗的问题,比预期的栽种时间晚了一个月,这就意味着紫山药要牺牲一个月的生长期。后来,亲家公自己买水泥浇注的水泥棚柱质量太差,经受不了紫山药藤蔓的重量,基本全部压塌了。倒伏在地的紫山药藤蔓,光合作用和通气通风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收获季节渐近,朝胜诚邀开发紫山药组培苗的专家兼老板苏炳豪先生,共赴淮北看看亲家种植的紫山药,并且评估一下紫山药以后在淮北发展的前景。

    苏炳豪先生今年68岁,广东的“寒冬腊月”他也是单衣挽袖,就是有时外出象征性地在臂弯上搭着一件外套,表示对冬天的尊重。苏炳豪从事组培苗事业已经三十多年,是东南亚地区搞香蕉试管苗的“鼻祖”,也是广东蛹虫草产业化的前辈,业内人称“蛹虫草之父”。

    近年来,苏炳豪致力推广南果北种。先是在上海试种紫山药、木瓜、香蕉,接着继续“北伐”,把木瓜、紫山药种到了北京房山、河北廊坊……朝胜一看上海北京都试种成功,就赶紧“忽悠”地处沪之北、京之南的安徽淮北亲家老陈,铲去了四亩多地的小麦,改种紫山药。春节后,老陈铲去长势良好的麦苗时,村里人说“这家人疯了!”

    地地道道农民亲家老陈、农业组培专家老苏、农业“票友”也曾客串过农业记者的我,加上两位曾任县市领导的退休战友,一干人等顺小道、跨田埂,来到离村不足二里的紫山药地。藤蔓虽然倒伏,但是紫山药叶子依然肥厚翠绿,扒开根部可见肥沃的土壤。老苏说,这里的土质比广东要好。亲家赶忙接茬,这是淤土和黄土混合而成,是种植紫山药难得的好地。

    如此肥沃的土地,每年种小麦就算是好年成刨去成本,每亩也只能挣不足千元。农民仅仅靠着土地种植,是无法脱贫的。当过县长的战友对我说,村里的农民只要没有外出打工的人家,肯定就是贫困户。

    往年,我的亲家父子一定要在小麦、黄豆种下地后,离乡背井外出打工。也是木匠的亲家老陈已经年过花甲,能够发挥农村木匠手艺的活儿越来越难找,有一年在外省给人家看仓库,为了省钱连电话都不舍得打,经常一连几十天与家人“失联”。今年种植紫山药以来,全家人起早贪黑围着紫山药地头转,至少爷孙三代每天团聚在家,共享天伦之乐……

    当农民不能依靠土地养活自己和全家时,这片土地就交织许多爱恨情仇酸甜苦辣。我们穿行在村里破旧低矮的平房之间,几乎见不到一栋两层以上的楼房,这里的贫困是显而易见的。一家豆秸垛旁,一个看上去年过半百的老娘们,大着嗓门斥责一个手忙脚乱系着裤带的老太婆,“越老越不知道啥了,又在路口尿尿……”不知为啥,我心里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感觉,似乎和这村子产生了一种脱卸不了的关系。

    在亲家的紫山药地里,紧蹙眉头的老苏对满地倒伏的紫山药藤蔓显然很不满意。我们在广东江门老苏种植紫山药的基地,看到的是规整的一架架棚架,棚架高达两米覆满绿油油的枝叶藤蔓,棚架下面的紫山药每隔15至20公分一条,顺着平埋在土里一米长的塑料托盘长得也很规整,有些紫山药把面上的覆土都拱裂了,可以看到那硕长粗壮的紫山药,平均每亩地收获八九千斤。

    老苏和亲家拨开一片藤蔓,从根处用手挖去泥土,渐渐看见了紫红的块茎,再顺着块茎剥离泥土,显露出长约三四十公分的两根紫山药并蒂而生。亲家老陈说,发现不少秧子下面都是长着两根的果实。他们取出了一根,再用土覆盖住另外的一根,毕竟还有十几天的生长期呢。

    老苏又在另一片植株较为茂盛的地方,用手挖开一片泥土,很快就看见了一条较为粗大的紫山药,顺着块茎的长势越挖越大,最后在大家的惊呼之中,起出了一条半米多长粗若拳头紫红紫红的大山药,奇怪的是这条紫山药的尾部开叉一分为二状如马蹄,有人高兴地说这简直就是祥瑞啊。后来称重为4.6斤,老苏说最后的生长期也是最快的生长期,假如再过十几天,一定能够长过5斤。先前的那根也有2斤以上。照此估算,亲家的那块地应该收获万斤以上,按照广东的市场,每斤出售可以在8元钱左右。有了几万元的收入,亲家七八个月的辛劳就没有白费,最重要的是掌握了紫山药全部的生产经验与教训,明年扩种胜券在握!

    当过县长的退休战友捧起那条沉甸甸的大山药兴奋地说,就算这几亩地只长出这一根也算是试种成功,这根紫山药就说明了我们这里土质适合、气温适合、水肥适合,完全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战友的眉飞色舞,让我仿佛看到他当年深入田头深入农户,考察安排农事的“县长范儿”。

    苏总对亲家细心叮嘱收获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如何尽量防止破损,如何进行保鲜储藏,一切正常的话,储藏到春节时没有问题的。那时卖价就更好了!

    晚上吃饭,特意清炒了一盘紫山药,又意外地发现淮北紫山药比广东种植的紫色更深、黏度也更大。这说明所含花青素成分更加丰富。老苏说,这是因为淮北地区昼夜温差比广东大所致,这样的紫山药价值更高啊!我举起酒杯进一步忽悠亲家,明年种上十亩以上,喜奔小康!

    辛苦了七个多月的亲家老陈,当晚喝了不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