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瞬间记忆大脑“路线图”探明

    ■最新发现与创新

    据新华社上海10月29日电 (记者王琳琳)一本《论语》,甚至是厚厚的《红楼梦》,为什么有人能一目十行,不到几分钟,就可讲出书中的内容,连具体的数字也能复述出来?这种“瞬间记忆”的大脑“路线图”究竟是什么?他与人类的智商到底有什么关系?“最强大脑”是先天本能还是后天习得?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澄宇课题组采用先进的光遗传方法,证实了“瞬间记忆”的幕后“操纵者”为大脑内侧的前额叶——额头后面的一片大脑区域。当“瞬间记忆”正在进行时,内侧前额叶负责信息的“暂时存储”,而当“瞬间记忆”任务基本完成后,信息的“续存储功能”就会转交给其他脑区,这时,内侧前额叶会转而负责发出抉择行为的指令。该研究成果已于24日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

    “瞬间记忆”的学名为“工作记忆”,是一种用“秒”来衡量的短时记忆。它好比电脑里的“临时缓存”,负责存储思维的中间结果。

    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李澄宇课题组的创新之处在于“光遗传学”方法的使用。此前,由于实验手段的不足,科学家一直无法准确捕捉到以读秒为工作单位的“瞬间记忆”脑细胞,因此,对大脑处理过程的详细“路线图”也知之甚少。李澄宇课题组利用激光,完成了将对大脑神经细胞的控制精确到“秒”,终于确证了大脑中前额叶皮层细胞的功能。

    李澄宇说,大脑前额叶占人脑皮层总量的30%,现有研究已初步证实,“瞬间记忆”的好坏与人类的智商存在着相关性,与先天的基因也有相关性,但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也能提高“瞬间记忆”能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