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诠释中俄科技合作新主张
本报记者 杨 雪

    又是一年黄埔江畔丹桂飘香之时。10月25日,一年一度的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东郊宾馆盛大开幕。主宾国俄罗斯代表团团长、俄罗斯联邦总统顾问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富尔先科(Andrey Fursenko)以及代表团成员160多人参加论坛。富尔先科表示,他们此行不仅要同中方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签订新的合作项目,还要分享他们对推动科技创新和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观点。

    探索新的合作形式

    25日下午,俄罗斯合成橡胶研究院与巨化集团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国立化学及有机元素化合物技术研究所与浙江新安化工集团签订建立新安中俄有机硅谷化合物联合研发中心的协议;普罗米修斯中央结构材料研究院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以及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签订了一系列相关合作协议。

    富尔先科表示,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希望进一步融合各种科技知识,包括人文的,我们将更加关注科技与人的生活,例如纳米生物技术、基因、细胞等”。他认为,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于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只有在跨学科的合作成为前沿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出新的逻辑,将科学发展从解决技术问题转移到文化上来。

    富尔先科指出,对于一些并不实用的研究,比如成本根本无法收回的新药研究,中俄两国的科技合作可以尝试寻找新的思路。“例如我们能不能把中医和在俄罗斯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本土医学相结合,寻找新的医疗方法”,富尔先科称之为散发性创新。

    “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大型关键的科研项目都是跨国合作的”,富尔先科列举了法国的热核反应堆项目、德国的电子项目等。他认为,中俄之间的合作也可以吸引其他国家参与进来。目前,俄罗斯正在考虑如何扩大高科技跨国合作的地域性。

    选择正确的战略方向

    富尔先科认为,要做到本届论坛主题所倡导的“协同创新,共享机遇”,就要共享理念,选择正确的战略方向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包括材料、人力资源、能源等问题的资源紧张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便对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提出新的召唤——必须进行高效的创新,选出有发展前景的科研方向,制定战略计划。

    富尔先科提出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让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再分配,同时各国也应通过科技创新正确使用这些资源,而不是争夺。他将此称为“正义的愿望”。正如富尔先科所说,“科技发展不仅取决于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取决于科技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有限资源里,国家必须要选择最主要的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同时我们必须认真考虑未来10到15年之间,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会遇到什么问题,该如何应对”,富尔先科说,“也许大数据能够帮我们”。

    优势互补的伙伴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彼此又是最大邻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俄两国在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与合作,富尔先科将中俄比喻为“世界的一极”。

    富尔先科认为,在以往的科技合作中,技术转移和交流是中俄两方获得的宝贵经验,“可以说中国做得更好一些”。他指出,俄罗斯在机械制造上很有基础,这方面的技术交流在中国取得了很大成就,许多项目都得以在中国落地。中俄两国彼此了解对方的强项和弱项,在合作中形成优势互补。

    “希望两国科学家能够有更多的互换交流,中国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秀科研成果能够更多地在俄罗斯实现技术转移”。富尔先科表示,他期待看到更多的中方项目在俄罗斯落地。同时,他还提出应加强回归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

    (科技日报上海10月25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