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左朝胜 李大庆)10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简称CSNS)的第一台设备——负氢离子源在广东东莞大朗镇下隧道安装,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为2016年试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散裂中子源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是国际前沿的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的大型研究平台,将于2018年前后建成。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科学装置,和美国散裂中子源、日本散裂中子源、英国散裂中子源一起,构成世界四大脉冲式散裂中子源。为我国在物理学、国防科研和新型核能开发等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具有先进性和功能性的科研平台。
散裂中子源是研究物质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理想探针。它的基本原理是:由质子加速器产生高能质子,轰击重金属靶,将重金属的原子核打碎发生散裂反应,产生高通量、短脉冲中子。中子束流入射到样品并散射出来后,被靶站周围的谱仪所接收,科研人员通过接收结果测量中子能量和动量的变化,获得样品物质结构的信息。由于中子不带电,穿透性强,且不具有破坏性,就像一个“超级显微镜”,让科学家们得以探索物质的内部世界。
散裂中子源是多学科公共平台的大型科研装置,为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和融合创造条件。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科学装置,和美国散裂中子源、日本散裂中子源、英国散裂中子源一起,构成世界四大脉冲式散裂中子源,为我国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医药、国防科研和新型核能开发等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先进、功能强大的科研平台。作为21世纪学科前沿的重要研究平台,世界发达国家正把建设高性能散裂中子源作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并将其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散裂中子源项目选址东莞大朗镇,总规划用地1000亩,一期用地400亩,建设周期6.5年,总投资约21.7亿元,预计2016年进入试运行阶段,2018年前后建成。
东莞创新性地引入了代建模式,在东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建工集团等单位的努力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辅助设备区8栋单体建筑已交付使用,主装置区也正紧锣密鼓地建设。通用设备按计划进场,工艺设施开始安装。经过八年的预制研究,铁氧体加载腔、四极磁铁、漂移管直线加速器等关键设备已通过鉴定验收,并全面展开非标设备的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