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今年科学诺奖告诉我们些什么
新华社记者 徐剑梅

今日视点

    踏着国庆长假的尾巴,6日至8日,2014年度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项逐一揭晓。

    说起来,今年获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全都特别“贴心”。医学奖得主发现了“大脑内部的定位系统”——一种可以定位和导航的脑神经细胞,对攻克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等脑部疾病,可能意味着“重大飞跃”。而化学奖得主使光学显微技术突破到纳米尺度,帮助科学家直观地看到脑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如何形成,与帕金森氏症、阿尔兹海默症和亨廷顿氏症(一种神经退化性紊乱疾病)相关的蛋白如何聚集,还能在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时追踪不同的蛋白质……

    至于物理学奖青睐的蓝色发光二级管(LED),不仅带给我们更明亮、稳定、节电、节省材料的光源,不仅省去10年内更换灯泡的麻烦,还能依靠太阳能照亮全球15亿没有电网接入的人们的夜晚。据介绍,到2020年,LED光源可能成为最便宜的光源,如果届时人人用上LED,全球照明耗电将减少一半。

    奇妙的是,这三项为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莫大福音的科学成果,之前都曾被认为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大脑功能问题已困扰科学家好几百年,光学显微技术被认定“永远不可能获得比所用光半波长更高的分辨率”,蓝光LED同样是一个长期性难题,令无数科学家铩羽而归。

    在科学领域,所谓“科学至上”“权威”“定论”“主流看法”等等,统统都不是真理。此路不通,那就另辟蹊径。浏览今年三大科学奖的评定理由,“颠覆现有认知”“开辟新的研究道路”“绕过经典光学的束缚”“在其他人已经失败的地方,取得了成功”……声声励志。这是否足以鼓舞世界各地的科研鲤鱼们争跃龙门的创新勇气?

    今年的诺贝尔科学奖,还有一个特点——都是“群奖”“跨国奖”甚至“师徒奖”。医学奖授予了有师生之缘的一位美英双重国籍科学家和一对挪威夫妻科学家三人,物理学奖得主是老中青三代组合的两位日本科学家和一位美籍日裔科学家,化学奖则由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德国科学家分享。在全球化时代,科研突破的国际合作、接力和成果分享,呈现加速趋势。

    回溯百年前的20世纪初叶,这些奖项大多奖励的是单打独斗的个人。但这些年来,“群奖”“跨国奖”似已成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共性,人们习以为常。诺贝尔科学奖一直被视为科学进步的历史指针之一,这一现象是否可以说明,与百年前相比,我们身处于一个更加依赖于合作和分享来取得进步的世纪呢?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对世界来说还是一场重要的科普活动。在各种诺贝尔奖项里,科学奖向来最少争议、最难预测、最受尊重。它不仅表彰了象牙塔里的顶尖科学家,也昭示着科学进步对人类福祉的庄严贡献,让70亿地球村村民共同体验科学的力量,体验生活在全球化时代共同家园的感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