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张湘民:给自己做手术的医生
手术中张湘民用等离子刀在舌背造孔

    □ 刘笑楠 简文杨

    ■热线传真

    听说过医生自己给自己做手术么?最近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睡眠中心就发生了这么件稀奇事。该院张湘民教授团队完成了一例特殊的鼾症手术——“舌背弹性牵拉术”,这是目前治疗鼾症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与以往手术不同的是,张湘民在术中兼任手术医生和病人两个角色。他是为探索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法,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亲自动手为自己动手术的。“这不是在冒险,也不是在做秀,我也有鼾症,这一次是既为自己治疗,作为医生,也想体验一把神农尝百草的感觉。” 张湘民说。

    鼾症,生命潜在的威胁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导致张湘民亲自动手解决的这个“鼾症”。它的全称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英文名简称:OSAHS。

    OSAHS缓慢发展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意外,甚至睡眠猝死。统计资料显示,OSAHS在成年人的患病率约4%,中老年肥胖者的患病率高达50%。OSAHS患者疲乏嗜睡、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特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和安全隐患。世界多国卫生组织已经将其列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

    说起“鼾症”,张湘民有很多故事:其实他年轻的时候睡觉并不打鼾,对别人的打鼾也没在意。然而有一次和上级出差,同住一双人房,对面床上如雷鼾声竟让他一宿没睡,他开始注意这个问题。随着年龄增大,自己也出现睡眠打鼾现象,而且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有睡眠憋气、晨起口干、头痛、日间犯困等现象。出差与同事共处一室他经常成被投诉的那个,在家半夜被夫人踹醒也是常有的事。直到2003年,他母亲去世,虽然母亲年迈多病,但他认为母亲的猝死与鼾症也脱不了干系。这些情况使得张湘民想尽快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OSAHS治疗方法。

    张湘民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鼾症其实主要是睡眠时因维持咽部气道开放的肌肉松弛,气道塌陷狭窄阻塞,出现打鼾和呼吸暂停,发生间歇低氧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而近期的研究则发现人体内最灵活的那块肌肉“舌头”由于睡眠时松弛“失重下坠”在阻塞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验证,下决心自行手术

    OSAHS的治疗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是目前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但由于不舒适不方便,长期使用的依从性不足50%。现行治疗OSAHS的手术方法有多种,但仍存在许多缺陷,疗效较好的手术创伤大,创伤小的手术则疗效差。此次张湘民自行操作的“舌背弹性牵拉术”主要是针对睡眠时“舌松弛后坠”这一点来进行操作,目前相关手术器械和耗材已依法经过检测和伦理审批,在国外已取得欧盟的CE认证,然而在国内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我可以先试试,试了好,再放心的用在患者身上”,张湘民给自己做手术的念头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个手术主要是舌背上进行。先于舌背行黏膜下注射局部麻醉,接下来在距舌中线两侧用射频消融针作贯穿舌黏膜下的“隧道”。这很类似于打耳洞:将耳垂穿孔后,为了形成固定耳洞,要持续带耳针。隧道形成后,每晚入睡前用特制的牵引带(高弹性医用硅胶)穿过隧道挂在预制的双侧牙扣或牙套上,可有效避免舌松弛后坠阻塞咽部气道。晨起取出牵拉器,舌背上的隧道并不影响正常的说话和饮食。

    张湘民介绍,那天的手术只用了40分钟就完成了。手术采取局部麻醉,因麻醉药品中含有肾上腺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在麻醉医师和助手的协助下,他通过自己发明的3D显微摄像系统和高清电视进行低温等离子舌痛隧道成型术。

    术后两周,张湘民在夜晚睡觉时用仪器监测对比,牵拉与不牵拉睡眠时鼾声有明显的改变,牵拉时仅40分贝(只相当环境噪音),不牵拉时则达到70分贝;不牵拉时鼾声指数为6—7分,牵拉时鼾声指数为0—1分;不牵拉时睡眠呼吸暂停和最低血氧饱和度接近重度,牵拉后睡眠呼吸暂停和最低血氧饱和度基本接近正常。他还发现,牵拉力度越大,效果越好,但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不适和疼痛感。如何调试以达到最好疗效又不致出现不适感,这是他们现正在进行观察研究的重要内容。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OSAHS志愿者加入这项临床试验,将这项新技术推向社会,可以真正意义上造福鼾症患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