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 颖
■热点聚焦
在第17届亚非眼科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19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表示,当前,我国致盲疾病谱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发生改变,迫切需要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新增不可逆致盲眼病的关注,建立完善基于致盲原因变化的国家防盲体系,加强高端领军人才和基层医生的规范化培养,提升临床诊治整体实力。
“防盲”要抓两重点
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盲的患病率约为0.5%,约有盲人700多万,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人口调查显示,我国视力残疾的患病率为1.53%。据此推算,我国视力残疾的人数达2003.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的视力残疾高达68%,失明及视力残疾人群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负担。
“我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以及缺乏专业培训的眼科医师和防盲治盲的科学技术,造成我国的盲人数量不断增加。根据预测,如果保持目前的趋势不变,到2020年我国的盲人数量将比现在增加4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王宁利教授表示,防盲的工作重点,一方面是要针对大型医院的医生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水平;另一方面就是要更加关注基层眼科的发展,加强基层的防盲教育。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4月,王宁利教授就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危害人们视力健康的最需要控制的五大公共卫生眼科问题——“红白黄蓝紫”,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黄斑变性、青光眼和高度近视。
“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方式改变,过去最主要的致盲眼病沙眼已逐渐销声匿迹,白内障成当前首位致盲原因。”王宁利教授指出,40岁以后是白内障、老年黄斑变性等年龄相关性眼病的高发期,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患病人群呈大幅上升趋势。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让患者重见光明,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逐渐取代青光眼,成为不可逆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1亿人,30%—40%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患者将面临巨大的失明风险。目前的问题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预窗口期所依赖的技术还难以普遍下移到县级医院。
我国眼科发展还需国际化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眼科医疗需求问题将更加严重,就诊意识薄弱或没有得到有效救治的患者,会面临巨大的失明风险。
“近30年来,我国眼科学基础和临床学术水平都得到了有力地提高,从专业医生的队伍壮大,到科室和专科医院的蓬勃发展,眼科学成为发展最快的临床学科之一。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眼科的差距表现在四个方面。
人均年诊疗量不足且发展不均衡 根据国家卫计委今年5月刚刚公布的数字,我国2012年全年眼科就诊人次达7357万人次。按2.8万专业眼科医生计算,人均年诊疗量约2596人次,相当于平均每位眼科医生每周仅接诊50人次,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流医院患者人满为患,一号难求,专家级医生甚至每天的接诊量都近200人,远远高于人均诊疗量,这样的不均衡告诉我们,我国眼科的医疗资源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释放。
科研重数量轻质量 尽管近年来眼科学在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国际眼科舞台上都崭露头角,研究项目数量和文章发表数都呈快速上升趋势,但科研和学术文章质量不容乐观。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例,2002年—2010年结题项目186项,仅占总量292项的63.7%。片面追求论文数量,将一个完整研究拆成几部分,写成多篇论文发表的情况屡见不鲜。
人才断层 国际眼科研发和临床都在飞速发展,新的药物、新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新的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对我国眼科医生的整体水平提出了高要求,而掌握新技术前沿资讯的人才往往集中在一线城市一流医院中,如何大范围培养适应科技发展的实战眼科医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科带头人,科室负责人,专科医院管理者,往往是科研和临床过硬的专家出身,在团队绩效、领导力方面缺乏相关经验,且具备突破创新思维、国际化视野的领导者少之又少,而他们正是推动中国眼科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国际话语权弱 近年来我国眼科医生走向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参与国际会议的频次和人数都大大提升,知识学习范围和深度都得到了提升;然而在表达权方面,我国医生在国际会议中大多还以听众的角色为主,具有学术表达权和影响力的专家凤毛麟角,两个最为权威的国际眼科学术机构ICO和APAO中,中国专家任职的比例仅为6/189和6/60, 这对于占全球人口总数20%的大国来说,表达权之低令人大跌眼镜;另外,在设计和参与国际临床试验方面,中国权威和第二梯队专家的设计和执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与巨大且快速增加的医疗需求相比,我国眼科还面临着医疗资源有限且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在科研和临床上都亟待提升,更具国际影响力,以及缺少高精尖的眼科管理人才等问题。”王宁利教授再三强调。
“领袖发展项目”推进学科向前
面对我国巨大的眼科医疗需求,以及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学会和专家做出了深深的思考,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力求全力解决问题。
全国眼底病学组组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许迅认为,作为眼科医生自身来说,应提高临床和科研专业化水平,赶超并引领国际水准。应做到国际大会有声音、国际杂志有影响、国际学会有位置、国际社会有认可,特别是对眼科未来领袖的培养,应该尽早开始。
为加快眼科领军人才培养,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还启动了旨在培养中国眼科国际化领导人才的“中国眼科未来领袖发展项目”。据悉,这是中华医学会即将启动的系列推动我国眼科界向前全速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将在全国甄选25名至30名学员,培养一批能承担国际临床试验的中青年眼科专家,通过引领国际临床试验和大型科研项目,将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加快引入中国。
许迅教授介绍说,通过与国际一流商学院在领导力等管理课题的合作,通过国际眼科权威的交流学习,通过顶级临床试验专家的专项私授,把这批中青年专家的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科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