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09日 星期四
预防登革热:防蚊控蚊是关键
□ 戴 欣 本报记者 罗朝淑

    ■公共卫生

    广东正持续面临近20年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威胁,广东省卫计委10月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仅10月6日一天,该省新增登革热病例就达1661例。

    截至10月7日零时,今年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共23146例。

    这个1978年首次在我国广州流行的传染病今年为何出现突然大暴发?预防登革热有无好的办法?为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姜天俊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可防可治不可怕

    姜天俊介绍,登革热是人类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引起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世界许多地方均有流行,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生病例数最多。患者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和骨关节酸痛,走起路来步态夸张,有“装腔作势”的样子,英文中叫“dengue”,因此叫登革热。除了发热、肌肉关节疼痛外,患者还可以出现皮疹及淋巴结肿大。该病绝大多数为轻型病例,一般预后良好,病死率很低,不足百分之一,且死亡病例绝大多数属于少见的重型病例、或者本身有慢性基础疾病、或为高龄患者。据广州市疾控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登革热的重症率只有9.5%,半数以上是超过60岁的老年人群,而且多数同时患有慢阻肺、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病。其次,该病传播途径明确,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只要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有效消灭蚊子栖息地,避免蚊虫叮咬,就可以杜绝登革热的传播与流行。另外,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变冷,蚊虫的繁殖能力下降,其传播病毒的风险亦逐渐降低。因此,登革热可防可治,并不可怕。

    三大因素导致大规模暴发

    姜天俊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明确。地理分布上,主要在北纬25℃至南纬25℃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主要发生在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广东和广西六个省区;季节分布上,主要发生在夏秋雨季。另外,还有隔年发病率升高的周期性。我国广东属于登革热高发地区,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流行季节,但是今年病例较往年明显增多。比如1995年,广东登革热疫情暴发,全年病例也就是6千例,而今年9月份还没有结束,病例数就已经超过了7千例,且每天仍有上百例的新发患者。那么,为什么今年广东会有登革热疫情的大暴发呢?姜天俊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病毒因素,人群对登革热病毒的总体抵抗力发生了变化。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会在机体留下一种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对同型病毒有巩固的抵抗力,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一年左右的免疫力。此次广东登革热疫情暴发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人群对本次流行病毒的总体抵抗力下降所致。二是天气因素,今年广东雨水频繁,下下停停、绵延不断,在不少城区,尤其是老城区,积水现象严重,促进了蚊虫滋生与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三是旅行因素,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网也助推了登革热疫情的城际传播。

    全球登革热均已进入高发季节

    姜天俊告诉记者,目前,全球登革热均已进入高发季节,亚洲、南美洲和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大量病例报告,阴雨天气的增多直接导致疫情防控的难度加大。然而,登革热是一种发病机制和传播特征都比较明确的老传染病,因此该病可防可治,其中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元凶,这种蚊子主要栖息在人们的家中,喜欢在容器或积水中繁殖,水缸、盆养莲花、水养万年青等都是其滋生的场所。因此居民最好妥善处理固体废物,储水容器盖上盖子,并每周清空和清洁。伊蚊喜欢在白天活动,居民外出时最好穿上长衣长裤,或者涂抹蚊虫趋避剂,防止被叮咬。另外,一旦出现发热、头痛、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体征,应迅速就医,尤其是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更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