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文·白靖利
“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许多公民将选择外出旅游。国人的海外形象和景区的整洁秩序都将面临一次大考。鉴于近年来不断曝出各类不文明行为,有必要及早提醒:出游,请把文明带上。
公众还记得,曾有中秋过后,三亚3公里海滩布满垃圾达50吨;某年国庆一日,天安门地区扫出近8吨垃圾;埃及3500年前的文物被刻上汉字“丁锦昊到此一游”……节假日,常常是游客在景区不文明的陋习集中现身之时。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旅游休闲日益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据统计,2013年全年,中国出境旅游已达9819万人次,境内旅游32.5亿人次。在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面前,即便是少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无论是随意插队、高声喧哗,还是随地大小便、在景区乱刻乱画,都是不文明的陋习。一般来说,选择节假日出游的公民,绝大多数经济条件都应该不会太差。不管是在家里、社区还是工作单位,很多应是遵纪守法的模范。为何一到外出旅游,就把乱扔垃圾的陋习暴露无遗呢?从根本上说,还是文明素养并未内化为自觉行动。
当外出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钞票随身带、相机身上挂、家人伴左右,文明却没成随身“装备”,问题自然就产生了。一个尴尬的现状是,中国游客留给国际社会的印象并不佳,要么是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要么乱扔垃圾,甚至公开违反当地禁忌。“中国人出境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出国旅游的公民是国家名片,种种陋习自然会严重影响国家形象,必须坚定地予以革除。
革除陋习,必须带上文明。而公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既要有相应的制度跟进,保障文明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也需要积极引入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和社会评价,形成舆论监督、道德约束等机制,营造一个“人人有道德、人人守公德”的良好氛围。
革除陋习,必须加强管理。这需要景区、旅行社等方面形成合力,为游客出游提供便捷、多样的选择,更好地保障文明出游落到实处。我们也看到,从上海到西藏,从沈阳到武汉,各地纷纷发出帮助游客养成文明旅游习惯的倡议、通知、措施,以期形成文明、秩序、规范的旅游环境。
“带走的是好心情,留下的是好印象”。公共场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面镜子。为了自己的出游更舒适,为了他人更愉悦,也为了维护并提升国家形象,公民出旅请带上文明。(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