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2日 星期一
科普信息化:全国科普日一大亮点
本报记者 刘莉

    一位中学生和一位中年男子,分别站在两套kincet动作捕捉系统前,摆出航空母舰上指挥飞机起飞的“走你”动作;与此同时,他们眼前的屏幕上,显示出了对方以及另外三个人的动作;而在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模型上,一架模型飞机已经腾空而起。这种虚拟“指挥”飞行的体验,是否让人称奇?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五套kincet动作捕捉系统分别位于不同的城市,而航空母舰模型位于2014全国科普日主场馆中国科技馆。

    kincet系统的展示,是网络技术发展影响科普日活动的一个缩影。从9月20日开始,为期一周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拉开帷幕。科普信息化,成为全国科普日一大亮点。据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刘亚东介绍,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特别注重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力求给公众新的科普感受和体验。

    活动伊始,主办方即开通了全国科普日官方微博、微信,建立了“2014年全国科普日在线”网络平台,运用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媒体手段,广泛发动公众通过网络参与全国科普日活动,使全国科普日活动在网络上呈现出覆盖全年、辐射全民的态势。首次举办的“公众创新擂台”活动,通过网络参与的方式迅速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科普日开幕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活动页面浏览量就达到4000万次。中国科协的官方科普微平台“科普中国”,以微信、微博、微视联动,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以及全国科普日现场,广泛发动公众即时参与,让科普日活动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料。“科普中国”推出的“电子护照”和网络在线公益活动“科普好声音”,更是成为科普日期间的网络科普的亮点。

    登录中国科协官方网站的全国科普日网页,一个名为“今年科普日活动去哪儿”的链接便会映入眼帘。点击进入这个页面,一幅中国地图随即呈现在你面前。移动鼠标点击某一个省份,地图就会微微颤动,而后便会列出这个省份今年全国科普日期间的具体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信息。相比于纯粹的文字查询检索,以地图来展示活动信息的方式显然更为直观。在以往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受制于网络带宽,网络传播渠道通常只被用来发布图文信息。但在今年,视频播放、互动游戏乃至远程视频互动等传播手段,都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得以实现。据介绍,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约80%。

    中国科技馆举办的“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设置了大屏幕,以网络播放的形式,展示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官方网站上的学生获奖作品。不仅如此,观众还可以通过网络,对自己喜欢的作品现场投票、“点赞”。

    全国各地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与中国科技馆的互动,成为一抹引人注目的亮色。通过宽带网络和3G移动互联网,全国科普日首次引入了“远程音视频互动轮巡”。在北京的中国科技馆,与20家地方科技馆、5个地方主题巡展和5个科普大篷车同时联合在线互动,全国各地的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异地的科普日活动。

    (科技日报北京9月21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