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8日 星期四
美国载人航天进入商业时代
新华社记者 林小春

    波音和“太空探索技术”这两家公司16日分别领取了美国政府提供的总价68亿美元的载人航天合同大单。它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美国载人航天进入覆盖面更宽大的商业时代。

    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全部退役,美国作为航天强国陷入尴尬境地,不得不完全依靠俄罗斯载人飞船运送宇航员,并为每张“船票”支付约7000万美元。为此,美国航天局长博尔登16日在发布会上吐露心声:“美国不应该依赖其他国家进入太空。”

    对任何一个航天大国来说,依赖他国都有风险。近几个月来,由于乌克兰危机,美国航天局暂停了与俄方的“绝大多数”合作和联系,只有国际空间站例外。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就规划扶持美国企业进入常规航天领域。但当时私营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和整体实力与今天有很大差距,只有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大公司能够参与航天飞机等载人航天项目。

    斗转星移,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业运作和研发创新模式已今非昔比。2004年,美国在宣布结束航天飞机项目后加快转型步伐,一年后便启动了商业轨道运输服务项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轨道科学公司这两个航天发射市场“新贵”也由此诞生。此后,它们为美国航天局多次完成向国际空间站运货的任务。

    在2013年商业轨道运输服务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又宣布进一步实施商业载人项目,旨在通过竞标方式让美国企业制造出“安全、可靠、经济”的太空飞船。

    美国已将商业航天视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美国太空基金会今年5月发表报告说,全球太空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其中包括太空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在内的商业太空活动。美航天局长博尔登曾说:“显而易见的是,美国太空探索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美国的商业航天与互联网最初发展历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互联网最初由美国军方开发,后来向企业开放,最终诞生了一批人们耳熟能详的美国IT巨头。现在,同样是美国政府投巨资打基础,为美国企业赚“钱”途。

    从长期看,美国发展商业航天将会影响到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对其他国家的航天服务效率和效益提出挑战。

    美国政府的太空项目重心已从地球低轨道转移到火星等遥远天体。因此,当美国企业接过向国际空间站运货送人的重担后,美国官方航天机构就能向探测火星等深空探索任务投入更多精力。

    博尔登说:“把地球低轨道运输任务交给私营企业,能使美国航天局专注于更具雄心的任务——把人类送上火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