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专家们在中国农大上庄试验站玉米田间对52个甜糯玉米品种进行现场评比和打分。欧阳永志摄 |
11亩夏播甜糯玉米新品种,在秋阳的映照下闪着金光。快到收获季节,几十位来到田间的专家,剥开棒子的绿衣,品咂着生鲜玉米粒,一边交换着看法,一边在纸上记着。回到会议室,刚出笼冒着热气的黄白相间玉米,满满地摊在了桌前,散发着清新的香味。会议室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对着编号品尝、交流。鲜嫩的汁液在嘴里泛着甜香,手中的笔留下了不同的感受。
9月10日上午,数十位北京的农技推广专家、涉农企业家、政府农业部门官员,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玉米基地,对52个甜糯玉米品种,按植株长势、外观色泽、口感甜度,抗病性四个指标进行现场评比打分:有的甜,适合孩子的口味;有的清淡,适合病人的心理;有的软,适合老年人的牙口。如今,科技人员研制玉米新品种,也在针对市场和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些甜糯玉米品种,有甜玉米30个,糯玉米22个。由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大、北京金农科种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提供。上庄实验站站长苏洲介绍了参评玉米的播期、密度、底肥及生长期管理情况。“我们请大家来,就是通过品种比较,筛选出适合不同地方种植、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口感好的甜糯玉米品种,供生产单位和京郊农民使用。”
以前上庄搞新品种试验,仅只是科研。并不在推广和搭桥上费心思。现在不一样了。科研好只是一面,加上另一面推广好,才是全面的上档次!
正是为了这科研推广全面升级,才有了上庄实验站这个核心示范区600亩的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这里有玉米、大白菜、花卉等各种农作物。成为研发农业科技成果的综合展示示范平台。近年来,上庄试验站与北京农科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搞出了金融资本一校一企联动的农技推广示范样板。在这里提供一个转化的窗口和桥梁,以站为媒,不仅给农民牵线搭桥,还能让种子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有用武之地。现在,他们已经转化科技成果120项,中试、熟化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新品种5—6个,形成了相关新技术规程、新工艺6项。
望着眼前的鲜食玉米,专家们发表着自己的看法:“ND414不错,口感好,甜度高”“大花糯长相不错,个大丰满。黄白粒名副其实,有黄金白银的感觉”。这两个品种被专家打了高分。彩糯、泰科-1、中甜11号、凤糯476等品种也受到专家的交口称赞。平谷区马坊镇梨羊村副书记李云龙和帮他引线搭桥的镇政府农委的陈娟说:“414、中甜11号这两个品种,很适合在咱平谷推广种植。”一些种子企业见他们的品种在这个孵化器里成了气候,得到了农民的认可,纷纷表示下次还要和农大的科研人员合作。
2013年1月,北京市科委和上庄实验站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由实验站承担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大学综合实验站孵化基地建设与高校农技推广模式研究”课题,依托上庄试验站和国际创业园,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在这里,孵化出一些有前景的企业。同时,中试、熟化一批都市型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新品种,形成相关新技术规程和新工艺。而甜糯玉米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科技成果展示、培训农民与技术人员、寻求科技合作等,成了上庄实验站的重要职能。这一次,无论是打分的专家,无论是相中玉米种的农民,无论是在这里翅膀长硬的企业,大家都有一句心里话:以站为媒,这上庄试验站的媒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