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
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近些年,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订,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取得了很大成效。请关注——
近日,联合国发布的臭氧层报告显示:臭氧层在2000年至2013年间变厚了4%,这是35年来首次出现这种变化。此外,南极洲上空每年一次的臭氧空洞也在停止扩大。但尽管如此,臭氧层目前仍较1980年薄了约6%。
“我们相信臭氧空洞应该是可以完全消失的,但是挑战很大,其所受的影响因素很多。”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建信说。他曾于2004年获第二届国家“保护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2006年获联合国60周年UNEP保护臭氧层贡献奖。
人为因素是臭氧空洞主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在南极上空十几公里以上的平流层,臭氧总量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形成臭氧空洞。臭氧层的耗竭,会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量辐射到地面,从而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
有人估计,如果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减少10%,地面不同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将增加19%—22%,由此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15%—25%。另据美国环境局估计,大气层中臭氧含量每减少1%,皮肤癌患者就会增加10万人,患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人也将增多。同时,还有人认为,臭氧层被破坏,将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导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种灭绝,将使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紫外线辐射增强,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人为因素是造成臭氧空洞的最主要原因。胡建信介绍,人为排放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在平流层的浓度逐步升高,平流层都存在着这种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气候变化也是影响臭氧层恢复的不确定因素之一。”胡建信指出,一些温室气体对臭氧的形成和降解都会有一定影响,会影响其恢复速度。臭氧层本身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对红外线有吸收的作用,会加剧温室效应。绝大部分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具有强红外吸收能力,对气候变暖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为绝大部分消耗臭氧层物质也是温室气体,淘汰臭氧层的消耗这些物质会对减缓气候变暖有很大的贡献;2007年以来,来自荷兰、美国等,很多科学家先后发表文章论证了这一点,在保护臭氧层的同时,我们也减缓了气候变暖的速度。他们认为,仅仅2010年一年,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同时带来相当于110亿吨左右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减排。相当于《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的5.5倍。”胡建信说。
找到合适的替代品是难点
自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中国已逐步建立与完善了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淘汰活动。如今,中国的生产和消费行业对保护臭氧层有很大贡献;已经基本消除了破坏臭氧层能力最强的物质生产和使用,尤其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物质——以哈龙、氟利昂和四氯化碳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消耗臭氧层物质。
“还有一些第二代的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它们的破坏力不是那么强,但仍不可忽视。”胡建信说,“我们正在控制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源头,长期坚持下去,臭氧层应该可以恢复。”他介绍,通过鼓励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应用,中国2015年淘汰第二代消耗臭氧层物质——氟氯烃(HCFCs)10%的目标预计将按照计划实现。
但他同时指出,如果单纯为了找到替代物品来保护臭氧层,现在技术上不是大问题。在一些欧美的发达国家,绝大部分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已经被淘汰;但他们采用了大量氢氟碳化物(HFCs)。这些替代品同时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气候变暖。这些物质也是《京都议定书》控制排放的物质。
“一些替代技术虽然存在,但需要创新的空间仍然很大;要做到环境友好,又没有其他危害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胡建信说,“2030年将氟氯烃的生产和消费削减到97.5%,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也需要资金。找到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一大挑战。”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找到一个具有相近或者更佳效率、既不会带来坏境影响又不会带来安全风险,而且成本可以被接受的替代品很不容易。
臭氧层保护需要人人参与
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化碳(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人为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制冷、泡沫塑料发泡、电子器件清洗的氟氯化碳以及用于特殊场合灭火的氟溴烷烃(Halons哈龙)等化学物质,国际社会为了保护臭氧层,将这些物质列入淘汰或受控制使用的名单中,因此也称这些物质为“受控物质”。
“公众也能够直接参与保护臭氧层。”胡建信表示,首先,在采购商品的时候,尽量选择不破坏臭氧层的产品,例如选择无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空调、冰柜、冰箱等等,少购买采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发泡制品,这样便可减少市场需求量,以减少排放量。其次,对于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一些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品,要认真监管,保证这些设备在维修和报废过程中不排放或者少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比如维修空调时,督促维修人员慎重技术故障,不要轻易地将制冷剂排放掉,尽可能回收制冷剂。
“发达国家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相对成熟,政策的制定也有其独到之处。比如美国制定环境税,欧洲颁布一些禁令,限制旧产品的生产销售并鼓励研发新产品,提高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成本,加强技术开发力度,实行配额交易制度等等。值得我们借鉴。”胡建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