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陈中红钻研的方向——石油,是地质学领域的“黑金”;那么,他这种甘于寂寞、执着坚守的精神,便是科研领域的“黑金”。
——题记
祖国的油气勘探事业稳步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而在与一群默默坚守,长期奋斗在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有密切关系,陈中红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
1995年,19岁的陈中红踏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门,攻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的本科学业。从此,他与祖国的油气勘探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5年,取得博士学位的陈中红完成了由学子到老师的华丽转型,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讲师、副教授。
做科研工作是艰苦的,做出有成绩的工作更是需要毅力,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作为大学老师的他,首先要完成教学工作,尤其是在任教初期,教学任务是繁重的,因此想要完成好的科研,需要从缝隙之中抽出时间,因此,到了假期的时候,在很多人眼中老师的假日,却成了最忙的时候……
这些年,他利用假期进入新疆油田“蹲点”,先后完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油气运移通道与成藏规律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新光地区二叠系致密砂岩中的原油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藏机理研究以及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岩相、储集特征及油气成藏机理、成藏主控因素的研究,随着这些工作取得的成果不断涌现出来,他也向着理想迈进了一小步——这些成果有力地促进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
还记得2003年暑期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做科研的状态,陈中红说,那时候克拉玛依的环境没有现在好,那时候克拉玛依七八月份的时候,气温非常高,又非常干燥,所以经常流鼻血,晚上住在租住的房子里,没有空调,晚上睡觉时,床的温度太高,电扇也不管用。直接睡不着,因此经常半夜起来冲冲凉水澡后,才能勉强睡着。
这么多年的坚守,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呢?陈中红简单的一句话:“在有生之年,不让自己虚度, 更不要在以后的时候会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懊悔, ……人在这世上的时间是短暂的,要让自己留下脚印……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就不会害怕路上的苦。”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科研工作上,陈中红不断创新取得成果,工作不满10的他已经是硕果累累。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全国有机地化中青年优秀论文奖等奖项,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2部(与导师查明教授合作),合作完成学术专著3部;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0余篇,合作论文10余篇,目前已在烃源岩排烃、地层流体与油气成藏等领域取得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和刘光鼎的肯定。由于成果突出,入选该学院首批“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并被学院破格聘为教授、博导。
我们的成果虽不是高大上,但是紧接地气,它帮助解决了油气地质勘探中的一些地质问题; 我们的成果来源于勘探实践,又要回到勘探实践,对勘探实践的发展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也时刻提醒自己,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正因如此,2009年开始,作为访问学者,他去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学和进修。谈起这段经历,陈中红颇有感概,国内与国外科研和学术环境目前差别还是很大,美国斯坦福大学地处硅谷,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而我有幸在世界文明和技术均是最先进的地方亲身感受一年,这个经历可以不断促进我以后的成长。
进修回国后,紧跟国家能源发展的需要,陈中红主要进行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研究,这包括泥页岩油气赋存机制与生排烃非均质性评价、生物降解稠油成藏过程、火山岩区油气成藏机理以及复杂油气成藏体系下油气源、运移路径及成藏过程识别与追踪等研究工作。
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陈中红说,这句现在流行的陈欧体很能激发年轻人奋力前行。
自信和坚守,是我们对陈中红最深的印象。而这种源于知识积淀和踏实的科研工作的自信,以及因为理想而执着坚守精神,恰恰是当今时代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