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新观察
近日,巴基斯坦、以色列达成了加沙地带的无限期停火协议。在持续50天的冲突中,以色列先后多次征召预备役官兵,出动了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坦克以及“铁穹”防御系统等重型装备,阵势浩大,让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众遭受了沉重损失,213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哈马斯武装尽管没有以色列国防军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反击却持续而坚决。哈马斯发动的自杀性袭击和伏击也导致了以色列有64名军人和6名平民在冲突中死亡。
如果单纯比较战损,显然哈马斯更为惨重,特别是人员伤亡是以色列的30多倍。看起来好像是以色列取得了胜利,但哈马斯却将停火协议的签署称为“抵抗性的胜利”。那么到底谁才是这场冲突的最终胜利者?
事实上,评判一场战争的胜利,并非要看损失的严重程度,而要看谁在战争中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战争目的并遏制了对方的企图。否则,二战中人员和财产损失比纳粹德国更为严重的战胜国苏联就成为失败者。
以色列发动“护刃”行动,直接原因是报复哈马斯绑架杀害了3名以色列青年,安抚国内民众的情绪,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但他最主要目的是借此削弱立场强硬,发展越来越迅猛,对以色列威胁越来越大的哈马斯武装力量,并通过惨重的平民损失威慑加沙民众减少对哈马斯的支持。这个目的,以色列并没有完全达到。所以,以色列尽管战果突出,但在此次冲突中,仅仅是占到了便宜,实现了最初级的目标,谈不上是最后的胜利者。
哈马斯作为被动应战的武装,尽管遭受了比较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部队的骨干力量依然存在,同时在战争过程中其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战斗意志和能力,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阿拉伯民众的同情和支持,在巴勒斯坦大选前展示了“硬汉”形象。但不可回避的是,哈马斯武装人员遭受了惨重损失,用于潜入以色列境内以偷袭和走私的地道也大多被以色列摧毁,其执政的加沙地区经济凋敝,失业率进一步升高,这为哈马斯进一步巩固在加沙的统治造成了沉重负担。所以,这个宣称的“胜利”其实带有一定的舆论引导成分,鼓舞人心的目的更多。哈马斯也谈不上是最后的胜利者。
而受益最大,坐收渔翁之利的其实是巴勒斯坦的另一主流武装力量法塔赫。在这次冲突中,法塔赫武装力量损失微乎其微,却借以色列之手削弱了哈马斯,这是自2007年被挤出加沙地区的法塔赫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情。与此同时,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政府成为各国调停的“法定中间人”,更突显了法塔赫的国际地位,提升了其在巴勒斯坦民众中的声望。此外,法塔赫统治地区相对稳定和活跃的经济也会对战火中的加沙民众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巴以冲突发展到今天主要演变为哈马斯和以色列的对立。由于双方在宗教信仰、领土争端、民族问题上的巨大对立,冲突还将持续下去。尽管以色列在经济、科技、工业等方面占尽优势,但要彻底消灭哈马斯并不现实。历次的战火也表明,战争并不是解决巴以冲突的灵丹妙药,反而让仇恨越来越深。因此,坐下来谈判,在折中中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巴以矛盾才是最理性也是最有利于双方人民的选择。否则,在这块圣经中描述的流淌着牛奶和蜜糖的土地上,我们将看到无数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不断地倒在血泊中,而冲突将成为阻碍两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慢性溃疡”。这样的结局,没有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