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宏春 刘小军 翁一舟
编制不在海军,“战场”却在海上;身穿陆军军服,却要与海交锋。
这,就是曾以“陆军海战队”享誉全军的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船艇大队。
一切,为了部队装得上
2013年夏,“红军”按照导演部指令,长途摩托化机动至千里之外的某三军联合训练基地。第二天,原有机动方案实施调整,部队必须弃陆就海,通过船艇部队输送至“战场”。但该地域河海汇集、浅滩密布,既无码头又无渔港,能装载得上吗?
大家都把眼光瞄向了某训练基地船艇大队王平大队长。只见他沉思片刻,很快坚定地点了点头说:“坚决完成任务!”
部队迅速集结,该大队组成的船艇编队也如期而至,船艇编队指挥官——参谋长陈跃峰被称为“活海图”“数据通”,早已选定了海岸线平直、地处海湾内侧海浪较小的区域。“我们只有1小时装载时间,必须在涨潮阶段完成装载,不然肯定坐滩搁浅,成为蓝军的活靶子”。
“倒车!倒车!”随着陈跃峰浑厚的男中音从无线电高频中传出,装载行动取得成功。由于此次海上机动突然而迅速,打了“蓝军”一个措手不及。危难时刻,该大队又一次迎难而上,赢得了登陆部队和联合指挥所的信任。
这些年,为了拉得出、装得上,大队不放过一切锤炼摔打部队的机会,在抓紧搞好自身各项战备训练的同时,还表现在和友邻部队拼命“抢”任务上。他们“抢”来了全军第一艘陆军船艇海上抢修平台列装并形成战斗力的任务,“抢”来了“动中通”天线在海上首次试点应用的任务,“抢”到了“渡板桥”试验第一次海上实验任务,“抢”中了保障特种作战突击队海上射击、水下爆破等新型作战力量重难点攻关任务,船艇改装装载破障车、破障艇进行新质弹种实弹射击等危险系数高、攻关难度大的“风险”任务也被大队成功“抢”到,大队成了全军名副其实的新装备海上“试验田”。
一切,为了部队运得出
2013年9月,某跨区战役演习在三省两海拉开序幕。就在演习进入组织实施关键阶段,超强台风“天兔”也正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向演习海域正面袭来。
演兵场就是战场。“天兔”虽来势汹汹,但导演部丝毫没有停止演习的意思,照常按计划进行装载和海上航渡。
大队长王平起身走到台风路径图前,一番科学研判后,向全体指战员立下军令状:“有我无敌,保证完成任务!”
是夜,凌晨4点,满载人员装备的船艇编队裹着夜色挺进波浪翻滚的大海,海上航渡准时发起。
虽是和平年代,但他们把每一次练兵都当做打仗——
翻开大队此次远航训练总结报告,里面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30天,1800余海里,两次200海里夜航,经历了雾航、狭水道航行、岛礁区航行、大风浪航行等多种复杂条件下的航行,探索了远航训练新模式。
“如今,对于大队来说,战区没有陌生海域,作战中没有险难课目。”大队林政委的话彰显着自信。
一切,为了部队登得上
仲夏的东海某海域,怒涛拍岸,一场对抗演习激战正酣。
岸滩一线,一艘船艇开足马力,劈波斩浪穿越“敌”层层火力拦阻,按战斗编波队形撕开通道全速抢滩,并使用艇载、装载火力支援巩固一线阵地,帮助登陆一梯队迅速开展进攻。
变数!难局!正当第一波编队船艇完成卸载开始退滩时,一个拍岸浪猛地袭来,一艘登陆艇控制不及,搁浅在岸滩,所处通道被迫关闭。
艇长郑昱迅速通过电台向指挥员发电:建议转换航线,在原通道西侧500米处的岩石岸滩登陆。
最终,编队指挥员采用了他的建议,抵岩登陆获得成功,并顺利打乱了蓝军部署,帮助主力部队一举夺取了战斗胜利,郑昱所在艇也因此被演习联合指挥部表彰为“演习先锋艇”。
他们把提高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组织指挥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开展“精准训练、精熟操作、精细组织、精确指挥”训练,提高单艇协同保障能力;每年两个月海上驻训雷打不动,通过设危局、迷局、难局,提高单船艇防搁浅、防触礁、防横滩等特情处置能力。
大队组建14年来,他们组织跨战区跨海区保障,跨军兵种协同,出色完成了60余次重大保障任务,输送参演官兵8.5万余人次,成为作战部队海上训练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