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01日 星期一
中小企业融资贵不能简单责怪商业银行
韩义雷

■姑妄之言

    “银行里住着资本家”,一位中小企业负责人近来向笔者抱怨,“融资成本高,最主要原因是银行贪婪”。类似观点,过去多年来,中小企业反复说起。无一例外,他们都把矛头指向银行。

    他们所说的银行,其实就是国有商业银行,也就是人们最常见的银行。在他们看来,因为贪婪,银行在放贷时,上演了过多“雁过拔毛”的片断。

    一位中小企业负责人,用“一本账”讲述辛酸。他们曾向某银行申请一笔800万的贷款。银行客户经理说,贷款额度紧张,要贷800万,要先给银行提供800万存款。也就是说,企业要先从别的渠道临时借800万存进银行,银行把这笔存款转换成承兑汇票,企业再付4.8%贴现费用将它赎回,再还临时借款。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银行打了5折,贷800万,存400万,贴现费用19.2万。最终,授信额度好歹下来了,贷款利率12%,年利息96万。

    这个故事揭露了银行的一些“潜规则”。这确是该花大气力规范的。但由此把中小企业融资贵的板子全部打在银行身上,恐怕并未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究其原因,中小企业资信差,在缺少有效担保的情况下,贷款风险较大。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商业银行是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要对股东利益负责,尽量规避风险。因此,让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本身就是一个体制性矛盾。

    在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债券、股市、私募占据的社会融资规模相当可观。把“借钱”变成“投资”,避免了商业银行的尴尬。即便是商业银行,因利率水平靠市场竞争确定,解决了担保问题,通常不会因收益水平影响放款。

    再看我国,在社会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了社会的责任。如今,超过一半社会资金由商业银行贷款供给,经信托等通道放贷的商业银行资金占比也很大,这就是明证。不过,因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不能按市场原则收取较高利息。这样一来“潜规则”也就不难理解了。

    利率问题是国情决定的,这里不去讨论。因此,改变中小企业融资贵难题,必须改变商业银行的独大格局。政府要在金融领域进行改革,借助市场化手段,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

    再有,在发达国家,社会金融体系之外,还会设立专门机构。例如,1958年,美国国会立法决定设立联邦中小企业局,通过提供担保的办法,帮助中小企业从私人金融机构获得贷款。2008年,日本将原来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四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合并成政府全额出资的日本政策金融公库,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在这些地方我们也可借鉴一二。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没有广大中小企业转型,就谈不上整个经济转型;没有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转型也难以实现。在这个时候,与其责怪商业银行,不如静下心来治治体制病,让投资银行、风投等融资渠道活跃起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