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听取帮扶村村支部书记对村道建设的介绍 |
东源县灯塔镇下围村,广东省科技厅的帮扶对象。全村面积约6.5万亩,林地面积6万亩,耕地面积1500亩;下辖有13个自然村,503户2760口人,其中贫困户84户,贫困人口359人。广东省科技厅党组高度重视,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派驻得力干部常驻下围村帮扶,深入调查摸底,提出初步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扶贫工作,确定以“真心、真情、真行动”作为新一轮扶贫工作的宗旨。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宁生同志在下村指导扶贫工作时明确指示“扶贫工作要做出特色和成效,要走出一条立足科技支撑、面对市场经济、创新扶贫模式,并且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之路”。目前,广东省科技厅已筹集资金694万元落实各个帮扶项目。通过帮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3万元上升到现在的10万元以上,贫困户年收入已从2012年人均不足3千元上升到1万多元,经济收入在一年多时间内快速增长3倍以上。
创新扶贫模式,实施“造血”帮扶
厅驻村工作组为了找出一条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帮扶之路,面向市场,敢于创新,引进企业,创造就业。目前引进的两个项目签约时间均为10年。
一是引进利致电业(河源)有限公司进驻下围村开办电子产品数据线加工厂。该厂预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厂开工可吸纳村劳动力200多人,现已招贫困户入厂培训上岗共21户35人。该厂今年计划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家招收1名务工人员,按工资待遇3万元左右/人/年统计,每户年收入就可达到3万元以上。如能招入200名工人,预计可为村民带来近600万元的收入,为村集体增收5—6万元左右。同时,我们联手企业积极开展扶贫助残活动。目前村企业对贫困户的招工已制定了一些优惠措施,特别是对残障人士也同等招入,而且还享受一定的补贴。
二是引进东莞石碣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入村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标准化+农产品流通”的模式运营,成功流转农民土地300亩,带动35户贫困户参与种植。企业惠顾农民有保障,企业与村民租地、分红相结合,村民地租按600元/亩的土地出租,另外有400元/亩固定分红收入,村民每亩年收入可高达1000元。同时,聘请村民来村蔬菜基地务工,工资按90元/天,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左右。
目前,蔬菜基地聘用在村务农村民50余人。如按在蔬菜基地务工收入3万元左右/人/年,预计将增加村民150多万元的收入,加上租金30万元、共计180万元,达到了真正支农惠农的目的,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此外,按“公司+专业合作社+标准化”模式运营,今年3月,与村合作社签约150亩,7月份又与村民签约100亩保价收购蔬菜种植,村民自己种植,公司收购。预计每亩收入可提高到1.5万元左右,比原亩产的经济收入提高1万元左右。现在大部分村民都计划与蔬菜公司合作按“公司+专业合作社+标准化”模式运营来种菜,现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00亩。我们的目标是计划在本村蔬菜基地完善农资派发及收购流通配套设施(新建农资派发点从源头真正控制食品安全、新建蔬菜收购点盘活河源东源县蔬菜流通);加强栽培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引进生态防治相关设施,加强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加强栽培技术的培训,以点带面,提高东源蔬菜栽培技术上新台阶)。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周边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形成一个3000亩的高科技的供港供澳蔬菜基地。
以上两个具有造血功能项目的引进加快了下围村稳定脱贫进程,为村里算好了一笔经济账,实现了“务工就业各户忙,脱贫致富不出村”,也为村里算好了一笔社会账,对解决当前社会关注的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小孩”的热点难点有积极作用。
立足科技支撑,打造科技特色
广东省科技厅开展扶贫“双到”工作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根据下围村现有种养条件及农户发展生产的意愿,积极组织科研院所、高校的农业科技专家进村入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发展优质畜禽、蜜蜂养殖、有机蔬菜等高经济价值的特色农业产业。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蔬菜基地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打造成省级菜篮子基地,省级食品安全示范点、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区、新品种引进示范区、蔬菜栽培技术培训区和观摩点、河源蔬菜收购流通点;已规划开展基地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新装实时监控高清视频系统、应用推广蔬菜安全生产溯源软件、新建农药残留速测室并配套农药残留检测设备)。
加强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扶贫工作期间成立由15户蜜蜂养殖户组成的专业合作社,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养蜂能手担任组长,资助每户贫困户10箱蜜蜂,由广东省科学院昆虫所负责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
加强养鸡技术培训和指导。一是邀请省农科院养鸡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养鸡的贫困户传授技术;二是加强防疫,提高育苗成活率。帮扶单位将每只鸡苗培育到打完第二次防疫钟后才发放,确保了种苗的成活率。
引进养殖能手,促进贫困户多渠道致富。今年我们将再引进一家养牛公司成立村合作社。公司提供牛苗,由贫困户来养殖,利润平分。如每户养殖三头牛,每头牛利润6000元,平分后年收入可达9000元。大大拓宽了贫困户致富的路子。
结合一年一度的“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在村内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解答村民们在农业生产上的难题,向村民们赠送一批农业科普读物。目前,已引导贫困户参与发展养蜜蜂、养牛、养鸡、养猪、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并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6家。与此同时我们在发展生产时注重协调发展、合理安排,使各种农产品保价保销。
面向市场经济,营造生产生活环境
鉴于前些年扶贫工作出现的工作队撤走、扶贫成果回到原点的现象。广东省科技厅扶贫工作一开始就注重面向市场经济,依靠经济杠杆,推动扶贫成果的可持续发展。两个引进的企业凭借自身在市场打拼多年的成功经验,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村引进的电子数据线厂一直与华为、华索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有加工订单签订。蔬菜基地多年前就与港澳签订销售合同,该公司对港销售的蔬菜占香港市场的40%。两家企业在市场已发展二十多年,而且下围村只是他们两家企业的一个试点,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分厂和蔬菜种植面积。对贫困户自家的农副产品,在自身不能销售时,我厅工作组积极组织村委会建立销售平台与广东村村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点对点的对接,在网上负责对外销售农副产品。同时加强指导村民提高种养绿色食品科技含量,确保科学种养,确保产品绿色、安全。
此外,下围村由于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比较差,村道、水利、安全饮水等多项基础设施尚待建设。广东省科技厅工作组利用各类支农惠农政策和信息,积极协调,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加快、加大投入力度,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已筹集社会资源到位资金356万元(不包含捐赠物资),科技厅到位资金338万元,共计694万元。这些到位资金建成村道8公里,极大地解决了村民出行难、上学不便与急诊送医及时等问题;建成“三面光”水渠12公里,解决了多年以来因农田水利影响产量的问题,尤其是恢复丢荒草多年的50多亩农田,充分调动了村民种植积极性;改善村办公条件,购置空调、电视、电脑、复印、传真、打印一体机等办公设施,同时也为村民提供方便;修建垃圾池20个和垃圾桶一批,改善村卫生环境。逐步建立起下围村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企业的有效运作与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