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
试验新药ZMapp抗击埃博拉合乎“同情法则”
本报实习生 赵似锦

    随着感染者和死亡人数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声音寄希望于试验新药ZMapp来驱赶埃博拉病魔,但与此同时,关于医学伦理的讨论亦是难绕的一道弯。

    ZMapp是一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实验性药物,来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实验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这种药物由三种单克隆抗体混合制成,单克隆抗体通过锁定抗原来对付入侵的病毒。

    早前,美国两名在西非治疗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后试用ZMapp,病情好转,利比里亚政府于后直接请求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其提供这一药物。目前已有6名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试用该药物,其中两名美国医生15日对外称恢复情况良好,75岁西班牙神父不治而亡,另有三名利比里亚染病医生于上周四开始为期六天的服药疗程,暂时还不知道病情如何。

    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研究,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动物试验上。马普制造公司的报告指出,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猴子,24小时内用药全部痊愈,另外2只猴子在染病后48小时内用药亦告痊愈,而一只猴子没有用药,5天后死亡。

    这个试验结果让人振奋,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所想乐观。在两名美国医生病情好转燃起希望之光后,美国疾控中心主任汤姆·弗里登指出,“我们对这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毒性或安全性一无所知,别说两名患者,甚至100名患者都不一定能完全确定其效果。”

    病毒发现者之一彼得·皮奥特认为,鉴于这次西非疫情史无前例,应该认真考虑是否采用试验性药物或疫苗。但也有专家表示,使用任何尚未经过大规模人体临床测试证实安全性的疗法或疫苗,都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而且很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一方是未知其效,仅仅停留在动物试验阶段的神秘新药,一方是没有任何其他救命稻草可以紧握的病毒感染者,这两者到底要不要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研究员李德兴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在美国有一个同情法则,意思是在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病人命悬一线,试验新药是值得推崇使用的,即便没有进行过大规模人体试验,但用了它就有可能挽救生命,这比什么都好。”

    8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明确了在此次埃博拉疫情中,向病患提供未经批准的试验性药物,合乎医学伦理。但伦理问题解决,新问题又接踵而至。

    药就那么少,患者那么多,给谁用不给谁用?

    马普制药公司日前称,ZMapp全部库存已送往西非,而生产一定剂量的ZMapp则需要数月时间。李德兴说:“现有ZMapp肯定满足不了2000多名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用药需求,况且试验新药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还是个未知数,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有多少用多少。”

    对于75岁的西班牙神父接受ZMapp后依然不治,有人怀疑试验新药的疗效是否与年龄、身体素质、客观环境等有关,李德兴则表示,由于药物没有广泛的临床试验,这些都还是不确定因素。就哪种类型病毒感染者应优先使用该药物,李德兴坦言,医学界对此并没有相关规定:“在特定的情况下,会有特殊的考量。在此次埃博拉疫情中,几名医生‘优先’试验新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确定ZMapp确实对病人有效,另外,染病医生被治愈后有了免疫力,一般不会再次感染,因此能重新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工作中去。”

    (科技日报北京8月1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