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胜参 董 伟 石 磊
2013年度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的哈达门沟矿区柳坝沟矿段313号脉群岩金矿普查项目,是武警黄金一总队二支队继哈达门沟矿区13号脉群之后又一大型以上规模的金矿,实现了被世界定义的“哈达门式”金矿新突破!
武警黄金一总队二支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支队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黄金部队第511大队。1979年王震将军一声令下,支队开赴内蒙古高原为国家寻找黄金。35年来,先后探明各类金矿22处,累计探获金资源/储量185吨,有近一半黄金出自哈达门沟。
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中国不贫金,中国缺少的是专业化找金队伍。”“让部队去找金子!”是王震将军对军队的一贯信任。
哈达门沟是阴山中段乌拉山的最大山口。20多年来,武警黄金二支队一批又一批干实事、出实绩的官兵,在岩石上画过的图纸能装满30平方米的房间,披星戴月打过的钻探孔能把喜马拉雅山16次贯穿,双手掘出的探矿槽总长超过300公里……
乌拉山—大青山成矿带是寻找太古界花岗绿岩型金矿的有利地区。早在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地质局区测队、105队就在此开展过区域地质填图及找矿工作,但由于受传统找矿思路的束缚,找矿工作没有重大突破。1986年初,支队高级工程师陈廷芳奉命带队到哈达门沟执行野外地质调查任务。哈达门沟剖面附近山坡上的褐铁矿化石英—钾长石脉引起了他的注意,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后,确认是含金石英—钾长石脉型矿石。目前,支队官兵在该区先后发现了大小矿脉100余条。
形成一套找矿理念
实现“哈达门沟式”金矿再突破的首席科学家、武警黄金指挥部总工程师阎凤增少将认为,找矿首先要分析矿,地质对矿床的形成作用虽然占主导地位,但叠加的成矿作用是常见的,金的分散和集中完全是由地球化学特性和在不同地质体中地球化学性状所决定的。因此,矿床的规模并不完全取决于成因,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条件及矿质的丰富程度。
在哈达门沟找矿工作中,官兵们依靠科学反复论证、严谨细致分析研究、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从实际出发探寻出一整套找矿理念。
1989年通过化探扫面发现哈达门沟金矿13号脉,勘查提交勘探储量22.122吨,成为当时内蒙古唯一的大型金矿。经科研认定,该区金矿属于碱性流体伟晶岩新类型,被地质学界命名为“哈达门沟式”金矿床,填补了我国黄金找矿理论空白。1992年又相继发现了哈达门矿区55、28、49号脉群和柳坝沟矿区313、314、307号矿脉。至此,初步确立哈达门矿区为一大型金矿集区。
为找矿突破提供新范例
2007年9月,按照武警总部、内蒙古自治区 “着力解决制约中心工作的瓶颈问题,适度加大哈达门矿区勘查进度,力争使哈达门矿区达到超大型”的指示,指挥部和总队成立联合工作组,与自治区国土厅、中央地勘基金办磋商,达成合作勘查协议,并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警黄金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攻关。2008年,哈达门矿区钻探任务量从3000米骤升到20000米以上,5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钻探97858米,新增资源/储量超过80吨,为国家找矿突破行动提供了新范例。
201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哈达门沟矿区柳坝沟矿段313、314号脉岩金矿普查报告》通过自治区储量评审中心审查。该项目的完成,进一步丰富、实践了“哈达门沟式”金矿床模式,使哈达门沟矿区成为岩金矿资源/储量达到110吨以上的超大规模矿床。特别是,该项目勘查工作是在指挥部指导下,一总队精心设计部署,经过黄志全、赵广明、陈小栓、樊永威、张兴芝、陈海建等矿区带头人以及4批上万人次的野外勘查作业而完成的。
近年来,该支队多次被国家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全国模范地勘单位;部队先后涌现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一等功臣、武警年度十大忠诚卫士等一批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