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新观察
8月8日以来,美军开始对肆虐伊拉克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发动空袭,并公布了初步战果。在ISIS先后击败伊政府军和库尔德人武装,气焰日渐嚣张之际,此举可算是为危重的伊拉克形势打下了一剂强心针。然而,空袭行动并未赢得预想中的满堂喝彩,有美国会议员直斥此举战略意义不明,指责奥巴马专注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承诺,而不是寻找方法完成美国在伊拉克的使命。而事实上,明眼人都清楚,隔靴搔痒的空袭行动,充其量只能略解燃眉之急,而对于挽救伊危局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人们不禁要问,破解伊拉克乱局究竟要靠什么?
靠始作俑者的负责重返?作为伊拉克十多年来持续动乱的“始作俑者”,美国对伊拉克的安全稳定理应负起更大责任。而一向谨慎的奥巴马政府此番虽迫于压力发动了有限规模的定向空袭,但同时却再次强调“美军地面部队不会重返伊拉克”,不禁令人大失所望。
究其原因,美军的直接介入面临着三大现实难题:一是地区局势错综难解。近年来美国因穷兵黩武而四处碰壁,这使其逐渐认识到,伊拉克乱局中历史遗留问题与眼前教派矛盾交织,内部权力斗争与外部环境影响互动,恐非快刀斩乱麻的直接军事打击可以彻底解决。二是实力缩水军力难支。对当前债务缠身,不得不在未来大幅缩减军费投入的美国政府来说,再次卷入长期地区冲突绝不明智。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决定了其坚持不肯派出地面部队重返伊拉克很大程度上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三是信誉无存盟友难寻。近年来美国政府主导的一系列对外战争和干涉行动,莫不虎头蛇尾,留下一片“烂尾工程”,致使美国政府的国际信誉一路高开低走,在伊拉克再次复制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反恐战争模式可能性微乎其微。
由此可见,看似鼓舞人心的空袭行动很可能已是奥巴马政府在应对伊拉克危局上的最终底牌。自一战以来美国政府在战争问题上就一贯秉持“无利不起早”现实主义态度,如今想指望其仅仅因责任感而全面重返伊拉克收拾残局并不现实。
靠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ISIS兴起以来,行事高调,手段残忍,在国际社会早可谓千夫所指、众怒难平。然而,伊拉克战争苦果余味犹在,一向以“领导世界”为己任的美国政府尚且有所保留,其他西方国家在应对ISIS时更是谨小慎微。以英国为例,虽然其此前已表示正考虑向伊拉克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同时称军事上的行动“主要是伊拉克领导人的责任”。而在美国政府授权美军发动空袭后,英国政府发言人再次重申了不打算军事干涉的立场。
相比之下,同为什叶派掌权的地区大国伊朗对伊拉克政府的支持无疑更具实质性。为应对ISIS威胁,伊朗政府已派出部分精锐的伊斯兰革命卫队赴伊拉克协防,同时还训练了什叶派民兵帮助对抗ISIS。然而,伊朗政府努力的实际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毕竟,此前摩苏尔之战中美军一手培养并配有美式装备的3万伊拉克政府军面对800名ISIS武装分子溃逃千里,上演的现代战争“奇观”,至今还令人记忆犹新;而一度被国际社会寄予厚望的库尔德人的“自由卫士”安全部队,不久前也在ISIS发动的攻势下节节败退,连丢摩苏尔水坝及多座城镇。
可以预计,在伊本国形成真正可抵御ISIS攻势的力量之前,盲目加大国际支持力度可能只会将更多武器、物资间接送到极端武装手中。归根结底,国际社会的支持只能为破解伊拉克乱局提供条件,实质性的行动最终还需要落实到其境内,依靠伊拉克政府和人民自己解决。
靠内部力量的团结抗敌?在此大敌当前、生死攸关的时刻,正如伊什叶派领袖西斯塔尼所呼吁的,整个伊拉克的当务之急在于团结抗敌。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伊拉克政局的混乱程度,丝毫不逊于直面ISIS极端武装的正面战场。
因为不择手段压制逊尼派的不当政策而饱受抨击的马利基政府近来连遭重创,美国政府、国内什叶派宗教领袖,乃至其最大支持者伊朗政府都先后直接或间接表达了希望其下台的意向。然而,已执政两届的马利基却明确表示拒绝下台,仍然谋求连任,此举无疑会使已经举步维艰的伊拉克大选雪上加霜。按照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政坛传统,总统、总理和国民议会议长三大职位通常由主要教派和族群团体“公平分配”,人选则通常由各派内部协商产生,因而经常因分歧巨大而难产。即使在当前ISIS的巨大威胁下,早应于7月初明确的三大职位人选,却因无法达成共识而拖延至今,以至于联合国驻伊拉克特使曾警告,此举只会让伊拉克陷入“叙利亚式的混乱”。即使在内外巨大压力下,各派最终是否能以大局为重,脱繁就简加速推进选举进程,新政府执政能力以及是否更具包容性也仍需时间检验。而随着ISIS步步紧逼,库尔德人独立公投在即,留给伊拉克的时间恐怕已经不多了。
可以看出,伊拉克乱局错综复杂,远非任何某一方能够在短期内独立解决的。对此,美国应加大打击力度,切实对自己一手造成的烂摊子负起责任;国际社会应立场鲜明的维护伊拉克国家统一,提供力所能及之帮助;而说到底最重要的是,伊拉克国内各方应着眼国家大局、迅速求同存异,结成反恐统一战线,切不可因一己私利错失挽救危局的最后时机。
(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