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07日 星期四
欧空局探测器成功抵达彗星
11月向彗表释放小型着陆器
“罗塞塔”号探测器与它的目标彗星。
8月6日欧空局发布会的直播。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 徐玢)欧洲空间局(ESA)的旗舰项目——“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与“菲莱”着陆器,就像一名彗星猎手和它的猎犬,经过十年远征,等到了它们狩猎生涯的高潮时刻。北京时间8月6日,“罗塞塔”号抵达目标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经地面确认推进器成功点火后按计划熄灭,标志着探测器开始进入彗星轨道,同时也意味着这一彗星探测计划走入关键阶段。

    据欧空局官方网站直播,北京时间8月6日下午,“罗塞塔”号终于来到与彗星交会的位置,轨道进入的操作也自此开始。17时,“罗塞塔”上一个很小但极其关键的推进器开始点火,持续6分26秒后按计划结束,二十几分钟后,信号成功经过地面确认,17时29分,进入环绕彗星轨道。

    “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是欧洲空间局组织的无人太空飞船计划,于2004年3月2日发射升空。这将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登陆彗星,直至2015年12月“罗塞塔”号任务结束。

    据团队成员介绍,在8月6日与彗星会合之后,“罗塞塔”号将陪同彗星一起不断向太阳靠近,随后推进器还会有数次点火及熄灭。“罗塞塔”任务科学家马特·泰勒称:“其将会围绕彗星长期运行,时间超过1年。”任务运行主管西尔万·罗迪欧说:“我们用了10年时间才到达这一步。现在我们要学习如何与彗星对接。”

    “罗塞塔”号的目标任务“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诞生于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初期,其平均直径约4公里,就像一个飞行着的“冰箱”,储存着最原始的物质。科学家认为,目前从地球能看到的彗星大部分来自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那里的物质历经数十亿年未变,保持着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初成分。研究这些彗星,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原始化学组成与状态。

    除此之外,对“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探测,还有望揭开地球生命诞生之谜。有科学家认为,彗星中存在生命演化必备的有机物质和水。地球形成之初,大量的彗星撞击事件将水和有机物质带到地球,开启了地球生命的演化之旅。“已有观测表明,宇宙空间以及彗星物质中确实存在有机分子。但这些分子的结构、含量仍不确定。登陆彗星有利于获得进一步的数据,证实它们的存在,并研究它们与地球生命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副教授高健说。

    “罗塞塔”号项目主元件除了轨道器,还有一个“菲莱”着陆器。在6日进行了最初的交会动作后,“菲莱”着陆器的官方推特一度“卖萌”,发出“我们到彗星没有呢”的询问,随后得到了轨道器十分肯定的回答。

    不过在11月份到来时,“罗塞塔”号必须找出一个合适的地点投放“菲莱”,让它的三足固定系统着陆彗星表面,在彗星因接近太阳而变得愈加活跃时,现场采集测量数据。而根据7月份“罗塞塔”发回的最新图像显示,这颗彗星的彗核竟是由两个连接在一起的部分组成。科学家们需要谨慎考虑,在哪里着陆才能让科学回报最大化,但无论选在哪里,在彗星上着陆,都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登陆“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后,“罗塞塔”号将对其展开探测,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对彗星的成分进行取样分析。“之前美国的星尘(star dust)计划、深度撞击(deep impact)计划都对彗星进行了飞掠式探测,并采集了彗星物质,星尘号甚至带着彗星物质返回了地球,但在这么近的距离研究彗星还是第一次。”高健说。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表示,“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将在2015年8月抵达近日点。在接近近日点的过程中,彗星将逐渐从休眠状态进入活跃状态,彗星表面会向外喷发出大量尘埃物质,有利于彗星物质采集。

    “对于罗塞塔号登陆彗星及其之后的经历,人们已经有所预想。但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还没有人清楚。这也是太空探索的魅力所在。”朱进说,未来一年将是彗星研究方面最为激动人心的阶段,期待罗塞塔这位率先与彗星“亲密接触”的使者为我们带来的惊喜。

     总编辑圈点

    “罗塞塔”号探测器注定像它的名字来源“罗塞塔石碑”一样,是为了创造历史而来的。今天,它成为历史上首个绕彗星轨道运行的人造航天器,并预计11月再次书写人类首次着陆一颗彗星的表面的历史。除了揭开太阳系未解之谜的科研任务,这次耗时十年的旅行也将人类的想象和雄心进一步推向深空,有人用“去吧,骑上那颗彗星”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如同给彗星拴上了缰绳,依次掠过美丽的行星,驰骋在太阳风的吹拂之中。

京ICP备06005116